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欲扬明 > 第三十五章 借力打力

第三十五章 借力打力

第三十五章 借力打力 (第2/2页)

至于陈信衡的奏疏之中提到的豁免吕宋王国岁贡钱粮之议,因为大明王朝和吕宋王国已签署盟约,单方面毁约有损国家威严、朝廷体面,朱厚熜不便照准,却同意吕宋王国减半给付,其余半数可用实物折抵,由吕宋王国供给正在彼国休整的远征军粮米菜蔬,照价给值,还利于吕宋百姓,亦能减少朝廷从国内转运军粮的巨额开销。
  
  平心而论,陈信衡奏疏中所说,南洋夷‘乱’皆由那些参与江南叛‘乱’、被贬谪发配到海外诸藩的藩王宗亲不遵彼国法度、扰官虐民所致,完全是事实。常言说得好,哪里有***,哪里就有反抗。南洋诸多藩属之国虽说国小式微、无力与大明王朝抗衡,可要是把人家欺负得狠了,难免不会再生事端。尤其是解决曰本问题已迫在眉睫,更需要安抚好他们,避免东西两洋同时生‘乱’,大明王朝军队陷入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境……
  
  此外,正是吕芳说的那句“奴婢以为,他上这道疏还不仅是为着清查田亩、抑制豪强而不满,或许是冲着严世蕃严大人向江南官绅士人募捐整修坤宁宫的奏议来的”的话提醒了朱厚熜:象陈信衡这样在江南素有文名的清流官员,手中虽说未必有很大的权力,却能掌握***导向。既然朝廷已在江南诸省掀起了抑制豪强兼并的风暴,又要在官绅士子之家开展募捐活动,这些人的态度和立场就十分重要,若是不能说服他们,那就得赶紧远远地打发出去,省得在朝中说三道四,干扰视听。陈信衡这份奏疏,正是一个绝妙的理由和机会……
  
  不用说,和陈信衡一起被选拔到南洋任职的监察御史,几乎都是镇抚司重点监控名单之中的那些对新政素怀不满的清流官员。在朱厚熜看来,惟有这样的人,才会丝毫不跟朝廷讲价钱,义无反顾地拜辞帝阙、奉敕出行;也惟有这样的人,或许不大可能被那些贬谪南洋的藩王宗亲和派驻南洋的官员收买,成为他们欺凌当地官民百姓的帮凶,使自己安抚南洋诸多藩属之国的良好愿望化为泡影……
  
  为了让朝野内外、官场士林不至于误会他这么做是对陈信衡等人的明升暗降、打击报复,朱厚熜又颁下圣谕,凡南、北两京都察院的监察御史,都要分批派驻海外诸多藩属之国,定期轮调,作为官秩晋升的一大先决条件。不过,他如此拙劣的伎俩当然瞒不过那些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官员,尤其是那些日后将要被派驻海外的言官御史,都是如丧考妣,他们不敢公开非议圣意,却对上疏谏言、首开事端的陈信衡恨之入骨,首当其冲的南京都察院诸位御史无不对其***冷对,背后詈骂甚至当面讥讽他拿了大家的身家‘性’命换了自己的锦绣前程云云。
  
  陈信衡当初上疏抨击朝廷向吕宋索要“岁币”之事,原意是为了借题发挥,谏诤君父遵从祖宗成法、废除诸项贪利失义的‘乱’政,恰好朝廷接受了倭国尾张求贡之请,给了他上疏的理由,却没有想到竟被皇上就事论事地做成了这样一篇文章,当然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过,他转而一想,这虽说不合自己的初衷,却能为南洋诸多藩国臣民百姓争得些许利益,也算是践行了圣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德斯言。因此,面对同僚的抱怨,他慷慨陈词道:“苦吾一人,能使圣恩普惠海外藩国亿兆生民;亦能使我大明四边宁静、海不扬‘波’,夫复何求!纵然埋骨他乡,亦得其所哉!”随后,他便上表请行,怀揣着吏部官牒,拜辞帝阙,前往泉州,登上为远征军转运军需粮秣的海船,扬帆西去。
  
  对于皇上借力打力的良苦用心,严嵩、严世蕃父子自然看得十分清楚。皇上将那份徐阶领衔上奏的募捐奏疏批下来,严嵩立刻拟票准奏,责令《邸报》、《民报》刊行天下,大造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为君父即位三十周年大典献礼的***。当南京都察院那些“刺头儿”御史们都被打发到了南洋蛮荒瘴痍之地之后,身兼南直隶巡抚的严世蕃便大展拳脚,率先在治下的官绅士子之家开始了“募捐”活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