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铜人图 > 第35章常道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出针

第35章常道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出针

第35章常道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出针 (第2/2页)

怀英、弃疾二人至今已然颇读了不少书,四书五经的博大精深更是无与伦比,但那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比起教导行军打仗的《孙子兵法》来,其生动有趣却逊了一筹。但二人年纪不大,涉世未深,对《孙子兵法》精微深奥的理解未免吃力。郓王孜孜不倦给予详细讲解,薄薄的一本书,由生疏到熟练,由熟练到透彻,三四个月以后,才终于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教完《孙子兵法》,郓王有事外出,再请韩世忠元帅教二人《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是北宋曾公亮和丁度创作的一部军事著作。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后又将《孙子》等七部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开宝八年,太祖赵匡胤并亲自督查武器的生产情况,他每隔十天便查核一次各种兵器的质量。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使得北宋初的军械生产水平便有了很大提高,南、北作坊的武器年产量达3万多件。正是在军队的高度统一领导和军备生产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北宋前期诞生了一部集当时及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兵书——《武经总要》。
  
  《武经总要》是宋仁宗赵祯朝编纂的,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当时距宋朝立国已有60多年。宋仁宗为防止武备松懈,将帅“鲜古今之学”,不知古今战史及兵法,所以下令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丁度等,编纂一部内容广泛的军事教科书。曾公亮等以5年的时间编成《武经总要》,仁宗皇帝亲自核定后,又为此书写了序言。
  
  怀英、弃疾年纪虽小,但韩元帅是有名的抗金英雄,忠勇刚烈,用兵如神,于当时宋、金两国妇孺皆知,两人自然亦不例外。有他教授此书,两个孩子实是意外之喜。参阅拙著《辛弃疾传》
  
  韩元帅开始便道:“《武经总要》与《孙子兵法》老大不同。前半部分介绍古今战例,将军事制度、军事组织、选将用兵、阵法、山川地理等军事理论和规则。其中前集的二十卷详细反映了宋代军事制度,包括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成、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武器装备等,特别是在营阵、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详细的插图,后半部分介绍阴阳占卜。后集二十集卷辑录有历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战例资料,分析品评了历代战役战例和用兵得失。这些精致的图像使得当时各种兵器装备具体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是研究中国兵战的极宝贵资料。
  
  “武经总要反映了大宋军事思想上的某些积极变化。本来,宋初以来为防止地方割据,将帅专权,将帅的统兵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权都收归皇帝直接直辖,但矫枉过正,结果弄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导致战争失利,节败退。而《武经总要》中则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孙子等兵书中用兵“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大宋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想。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使其茫然。”
  
  “武经总要详尽记述和介绍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营阵方面的大量图像。特别是第10至第13卷,如《攻城法》《水攻》、《水战》、《守城》等攻战篇,不但记录了与这几种战法有关的兵器装备,还有防御工事和战舰的情况。第10卷器图,集中了当时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每一件都有清晰的插图,仅第十至第十三卷的四卷中,就附有各式插图二百五十幅以上,图上还以楷书注有详尽的器物名称、使用方法等文字说明,是研究中国古代兵器史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武经总要》反映了宋仁宗时期宋王朝军事思想上的某些积极变化。本来,北宋初以来为防止地方割据,将帅专权,将帅的统兵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权都收归皇帝直接直辖,但矫枉过正,结果弄得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导致战争失利,节败退。而《武经总要》中则重新重视和强调古代孙子等兵书中用兵“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北宋后来的统治者并没有遵循和实践这种用兵思想。书中还十分注重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只是因训练不严而使其茫然。”
  
  《武经总要》还详细记录了防护用具,韩元帅也一一向怀英与弃疾交待清楚。
  
  大宋军队使用的防护装具,仍旧是传统的盾牌、铠甲。《武经总要》里记载的盾牌只有步兵和骑兵使用的各一种,都是木制胎骨,外蒙皮革。步兵盾牌较长,平底尖首,可以倚立在地上,使步兵的整个身躯都蔽隐在牌后。骑兵盾牌是正圆形的,前面画着兽面图案,面积不大,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以抵御飞来的敌箭。
  
  北宋的铠甲,是在唐代铠甲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完整的形制。北宋初年,南北作坊制造了大量的铠甲;品种很多,有涂金脊铁甲、素甲、浑铜甲、墨漆皮甲、铁身皮符甲、金线朱漆皮马具装、铁钢朱漆皮甲具装等。甲胄的质料有铁、皮、纸3种,铁铠最为贵重。北宋步兵使用的叫“步人甲”,甲身是一整片,由12列小长方形甲片组成,上面是保护胸、背的部分,用带子从肩上系连,腰部又用带子向前束扎,下垂左右两片膝裙。身甲上缀披膊,左右两片披膊在颈背后联成一体,用带子结系在颈下。头部的兜鍪是圆形的覆钵状,后面垂缀着较长的颊项,顶上中央插着三朵漂亮的缨球。
  
  北宋初年宋军的马甲有皮质和铁质两种,到北宋中期则主要应用皮质的马甲。马甲结构合理而完整,包括面帘、鸡颈、荡胸(即当胸)、马身甲和搭后五部分,披裹在战马身上,可有效地护住战马的头、颈和躯干,只有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露在外面。这种皮马甲外还涂漆,最初涂黑色,以后逐渐改成了朱红色。
  
  韩元帅鉴于当世已经出现火炮,但在《武经要术》中没有登载,但有着抛石机的记录,韩元帅详细讲解,期待能对两个孩子有着有益的启发。
  
  北宋军队装备的另一种比床弩威力更大的远射兵器,就是各种类型的原始炮——发动机。在火炮发明以前,这种发动机就是最重型的远射武器。发动机,即原始的炮,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制造的。把一根长长的炮梢,也就是巨大的杠杆装在可以转动的横轴上,再把横轴架在用粗大的木材构成的炮架上。在炮稍的一端用绳索连着一个用来兜装石弹的皮窝,另一端系上几十根长长的拽索。发射时,由一个战士负责把石弹安置在皮窝里,另外几十个战士猛地拽动拽索,哨杆一下子反转过来,把安在皮窝中的石弹抛射出去。巨大的石弹可以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也可以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也可以杀伤敌人,击乱敌人的阵线。
  
  两个孩子设身处地,将战争全程来回推演。然后再将战阵中所用之策与兵书对应印证,怀英与弃疾慢慢知道此书包罗万象,用之于战中无所不能,愈加喜爱。韩元帅便一边教《武经总要》,一边教弓马骑射。参详拙作《在北英雄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