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季汉风云录 > 第四十四章 朱儁之死

第四十四章 朱儁之死

第四十四章 朱儁之死 (第1/2页)

雒阳皇宫,宣室殿,如今的汉帝便居住在此。
  
  原本宣室殿是皇帝接见近臣、与心腹议事的地方。刘协东归雒阳之后,因雒阳残破,而天下分崩,财政困难,无力增修宫室,便将朱儁修建的数座小宫改成了原本南宫中重要殿阁的名称。刘协自居宣室殿,而不再修复北宫,以表示自己的勤政、节俭之意。
  
  刚迁回雒阳的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刘协并不感到不满,相反,他满心振奋而又踌躇满志——有杨彪、朱儁这样的老臣作为百官的表率,手中掌握重兵的刘备对他恭恭敬敬;拥兵十万的刘表,他只用了一道诏书,刘表就离开荆州,到雒阳来任职;徐州、豫州、荆州,乃至扬州,都开始向朝廷缴纳税款。
  
  这些无不让刘协心情愉快,因为这意味着朝廷权威的增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协开始感觉到了不对劲。各地的上计掾报告每年的工作情况,不到三公府,而到前将军府;朝议的大事,刘备若不赞同,朝中的官员便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反对;前将军府或者尚书台一旦提出动议,则应者如云。
  
  刘协意识到,朝廷的权威,并不就是他的权威,因为在朝廷里,皇帝只有一个,大臣却有上百个,各种属吏更是有数千之多。而他作为皇帝,在这些大臣面前,并不能做到说一不二。
  
  刘协仔细思考了这一切的原因,得出了一个结论——朝中这些官吏,绝大部分都不是自己任命的,官吏的迁转、除授,都不是出自他的本意,因此,让这些官员们得利的,不是他皇帝刘协,而是掌握实权的人。
  
  李、郭之乱之后,朝廷的大臣大部分都得以幸存,但各府的属吏,却几乎流散、死亡殆尽,现在各府的属吏,和朝中的小官,大部分都是刘备塞进来的,这也就造成了,没有刘备的要求,这些人就会找各种办法来消极怠工。
  
  刘备既没有占据朝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又没有得到朝中大部分公卿的支持,却能对朝政施加最大的影响,便是因为这些小吏站在刘备一边——这些小吏职位虽低,数量却多,离开了这些人,朝廷根本无法运转。
  
  兴平二年之后,州郡的学校陆续恢复,到建安二年,开始有这些学校的学生被选为吏员,但是刘协发现,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刘协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是,这些人领的是刘备发的奖学金,念的是刘备的党羽编写的课本,拿的是刘备任命的州郡太守、刺史写得推荐信,所以,这些人也是亲刘备的。
  
  刘协的办法是——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他从私库中拿出钱来,请一些信得过的学者、博士,教授一些侍卫、小黄门读书——当然,刘协在回到雒阳的时候,已经穷得只剩下皇帝的车驾了,他的钱财全部来自军阀们的奉贡。
  
  刘备得知这件事之后,很清楚地知道,这是刘协培植自己亲信的努力,一旦刘协认为自己的势力培养完成,就将采取行动来强化自己的权力。
  
  对刘备来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对朝中大臣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盖因朝臣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党人的后代,甚至本身就是党人。
  
  东汉宦官、外戚干政十分明显,桓、灵时期,党人和宦官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宦官有皇帝在后面站台,党人则既掌控者天下的舆论,又团结一心,不惧死亡,前仆后继。即便如此,党人还是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才得到解放,而直到灵帝病死之后,才基本消除了宦官的势力。
  
  宦官是天子家奴,而这个年代的士人们,热血尚未冷去,与宦官存在必然的结构性矛盾。
  
  所以党人和党人们的后代对皇帝的任何打算重用中官的行为,甚至是意图,都有非常高的警惕。
  
  大臣们一知道刘协教宦官读书的事情,就激烈地上书表示反对,各地的郡守、刺史得知消息,也纷纷上书,痛陈宦官之害,以死切谏,恳求皇帝不要重用宦官,要亲近贤能正直之士,决不可重现宦官之祸。
  
  王翊那个时候也凑了个热闹,上书言事,不过他说的就更加直接与激进——中官有很多都是经过阉割而入宫的,这种手术残忍而不人道,有违物种天性;而因为肢体残缺,这些宦官很容易在心智上出现扭曲,做出祸国殃民的事情。建议皇帝使用正常人担任内官,同时禁止使用宫刑。
  
  这些建议,其实王翊早就想提出来,但一直没有机会,此次皇帝意图培养中官的行为,给了王翊一个契机。
  
  王翊的上书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一时间朝臣们碰面便讨论王翊的上书,但如此剧烈的改变,朝臣自然意见不一,皇帝也绝不可能同意,所以没有得到通过。王翊得知此信,倒并不沮丧。来日方长,有得是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