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季汉风云录 > 第六章 发兵赴徐

第六章 发兵赴徐

第六章 发兵赴徐 (第1/2页)

等了十来天,已经是十月初冬,在朔风之中,驻扎浊水的关羽和王翊收到了动身的命令。
  
  和发兵命令一起到来的,还有拨给王翊所部的兵器和铠甲——长枪四百五十条,环首钢刀五百七十六口,步弓一百张,骑弓五十张,强弩八十具,槊五十条,箭矢二万,弩矢八千,盾四百面,铁叶札甲五十领,皮甲二百领,号衣一千领,备用的弓弦二百条,枪杆一百条。此外,刘备还拨给战马五十匹,用来给王翊组建哨骑和传令兵部队。至于关羽所部的装备,早已经配备齐全了。
  
  王翊用这些装备替换了那二百正规士兵的旧装备,又把替换下来的和剩余的装备都配发给屯卫,这样王翊的那二百名正规部队战斗力就丝毫不亚于刘备本部的精兵,而八百屯卫除了披甲率远低于刘备的正规军外,武器上已经相差无几。从这一点上说,王翊非常感激刘备的一视同仁。
  
  此前关羽把他总结出来的练兵之法送给刘备,刘备也照搬关羽和王翊的练兵之法,所以现在刘备这五千多军队已经颇有精兵气象。按照关羽和张飞的说法,只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然后打上几场小仗见见血,战斗力就会直线上升。如果能打赢一场大仗,那就能成为强兵强将。
  
  王翊和关羽商量了一下行军次序,关羽提出由他率兵在前开路,王翊带兵在后,保护辎重和流民。关羽的前军会在预定的地点扎好营寨,等待王翊的后军和辎重赶到。然后他们就在临朐县的十里亭,一边练兵,一边等待刘备本部的到来。
  
  临行,王翊叫住关羽,问道:“关司马,在下冒昧,有一事相询,不知可否告知?”这个问题,王翊憋了好久,是在忍不住了,这才大着胆子问出来。
  
  关羽胡子动了动,似乎在说:“知道冒昧还问?”不过他终究没有这么说,对于能文能武的王翊,关羽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也就颇为和气地道:“王都尉但说无妨,关某知无不言。”
  
  王翊这才斟酌词句,道:“我常听营中老兵,说昔年在涿郡,关、张二司马与明公祭拜天地,八拜为交,结为兄弟,从此肝胆相照,生死相随。翊听来甚觉憧憬,不知可有此事?”
  
  关羽闻言,哈哈一笑,道:“子弼如何听此流言?当初关某从河东流落涿郡,明公任侠好义,收留关某,从那时起,关某便在明公左右效力,而追随明公,益德更在我之前。明公待人宽厚,即便是寻常的市井游侠,也倾心相交。是以我三人虽无结义之情,却为刎劲之交,至死不渝。”
  
  “原来如此。”王翊恍然,道:“蒙云长兄赐教,翊甚觉倾羡啊。”
  
  这倒是实话,成了军阀的刘备,虽然还带着燕赵游侠的行事风格,可终究和以前不一样了;若是以后再从军阀蜕变为政治家,乃至登极,又将如何?王翊不知道,也还不敢去想。
  
  关羽笑笑,道:“子弼高才,不必忧虑。我先率兵为子弼开道,子弼随后赶来。”
  
  王翊拱手领命,关羽轻纵骏马,率队而去。
  
  现在关羽部和王翊部加起来有接近三千人马,加上愿意前往徐州的流民,差不多就有七八千人,还有两千多辆辎重车,规模极其庞大。而连年征战,官道失修,行动速度也因此十分缓慢。
  
  十里亭,顾名思义,就是在临朐县南十里的一个亭,古时命名,没有那么多人物、山川、河流来用,只好连距离也用上,因此就有了什么五里屯、十里亭之类的叫法。
  
  从浊水屯田地到临朐十里亭,大约有一百里官道,关羽的本部只用了一天就到达,而王翊所率的辎重部队足足用了三天时间,这还是因为王翊此前的努力,使得百姓的行军队伍井然有序,互不干扰,不然估计得四天才能走到临朐。
  
  历史上刘备带着十余万百姓、辎重数千乘南下将领,十多天不过走了三百里,行军极慢。
  
  由此颇可见用兵远征之难,就在辎重,不但费时,而且中途损耗极多,往往达到十分之八九。当初汉宣帝时,能发十五万骑兵伐匈奴,远至乌孙,这样的国力,汉朝之后,便只有隋唐可以相比了。
  
  现在王翊就披着铁甲,佩着一口利剑,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自己身前身后的人流。前面的人回报说已经和关羽派来迎接的人接洽上了,而王翊自己所压的后队,离那里还有差不多十里之遥。
  
  “幸好天色尚早,今日能与前军会合。”王翊在心中庆幸。
  
  本来长途行军的时候,除了少量军队,士兵一般是不用着铠甲的,因为穿着铠甲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大,带甲行军极度低效。但是不着甲行军的惯例,也是军队一旦遇到伏击就很容易溃散的原因。所以王翊就要求士兵们行军的时候也要着甲。好在王翊的部队穿着的札甲和皮甲都很轻,加上最近粮食充足,士兵们个个吃得饱饱的,不缺那点体力,所以士兵们毫无怨言,也没有影响到行军的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