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季汉风云录 > 第二十七章 豫州刺史

第二十七章 豫州刺史

第二十七章 豫州刺史 (第1/2页)

在沛县折腾了几天之后,该离去的都已离去,只余下刘备和陶谦仍然驻军于此。
  
  田楷走的时候,陶谦送了他粮食二十万斛,其余物资无数,又征发数千民夫替他们运送物资,直到边境。臧霸走的时候,陶谦送了他粮食三十万斛,其余物资更多,还准许他在东海郡招募士兵三千,以补偿他在傅阳之战时所遭受的巨大损失。
  
  这些都是为了安抚住这两个身边最强大的盟友。
  
  而对刘备,陶谦决心拿出更有吸引了的条件。
  
  刘备在对抗曹操的战争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又有政治手段,而且身边有良将贤臣辅佐,发展潜力巨大。与之相比,田楷日渐衰弱,臧霸难以控制,刘备是更好地合作人选。与此同时,早已想好了该如何笼络他,那就是豫州刺史的官职,当然物资、粮食、兵力什么的也会给些,而且还不会少。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条件。
  
  于是陶谦请刘备来见,开门见山道:“我欲表公为豫州刺史,公意下如何?”
  
  “豫州刺史?”刘备霍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道:“备何德何能?受此要职?万不敢当。”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刘备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便陶谦愿意用优厚的条件来拉拢他,他也要显得自己和徐州的诸将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此,才能降低徐州诸将可能产生的戒备与嫉妒之心。
  
  一州之刺史,太平时当然官职微小,权力有限,职责不过监察各郡官长,秩不过六百石,单论品级,尚不如一大县的县令。然而战乱之时,刺史往往演变成为郡守、国相的上级,理论上是一州长官,当然比起州牧来说,刺史还是要差了点。但再怎么说,也为一州之镇,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并非平时那种职在监察、秩仅六百石的小官能够相比的。
  
  所以不论怎么说,尽管这个豫州刺史的名号并不能帮助他控制豫州,但是理论上的权柄比起他现在担任的平原相来说,大了好几倍,也就令他有了更多的扩张的可能性。
  
  但是德不配位,功不配位,都是危险的,刘备在徐州的功劳,不足以获得豫州刺史这样的高位。而陶谦愿意把这个位置交给他,更多地是通过比较徐州诸将稀烂的表现,认为刘备更合适而已。换而言之,刘备能够让陶谦高看一眼,全然是因为巨大的反差。
  
  做了背景板和参照物的徐州诸将,像曹豹、许耽这样的人,当然不会高兴。幸亏整垮了笮融,不软刘备估计又多了一个有威胁的对手。
  
  见刘备不接受,陶谦便拉着他坐下,道:“玄德勿急着推辞,且听老夫一言。如今四海鼎沸,帝主失所,人思奋发,建功立业。然而海内能忧国忘家、匡正王室者寥寥无几。方今关东大乱,一州有几个刺史、一郡有几个太守的情况数不胜数,一个豫州刺史算得了什么?豫州为天下之中,人物阜盛,乃王霸之资。我知玄德素怀大略,有英济之器,非久居人下者,因此才想把豫州交给玄德。玄德千万不要推辞,只希望玄德在老夫百年之后,保我一家不灭。”
  
  他似乎是看穿了刘备的顾虑,道:“老夫的那几个同乡,平日里对付盗寇、黄巾都还可用,但终究不能抗对强敌,所以老夫才想把西面的事情托付给玄德,玄德一力推辞,纵然可以忍心弃老夫于不顾,难道就不怜悯徐州的百姓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备也不好意思再推辞。何况他先当县尉,再当县令,然后是国相,如今官至刺史,资历上也说得过去。而且并不是陶谦上表他为豫州刺史,朝廷就会同意,也不是朝廷同意了,豫州就不用打,会自动跑到他手上。说到底,在名正言顺之后,还要实力足够才可以。
  
  陶谦又道:“公在豫州,也有许多大敌,不可不虑。我当助公粮食十万斛、丹杨兵四千人,以助公平定豫州,如何?”
  
  刘备沉吟片刻,道:“多谢陶公。”
  
  接受豫州刺史的任命,对刘备来说并不是特别有利,不仅仅是因为容易招人嫉恨,也因为曹操一旦卷土重来,刘备在豫州很可能首当其冲。但刘备却不能拒绝,因为相比于灰溜溜回到青州,或者老实地在陶谦身边做附庸,接受这个官职是最优解。而即便是最优解,也不意味着就能毫无弊端。
  
  既然决定接受陶谦的推荐担任徐州刺史,刘备的思路就完全转变过来。从好处想,这是他在豫州立足的唯一机会,堪称千载难逢。有了豫州刺史的名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安民、剿匪、募兵、用贤。没有这个名号,做什么都多少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