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崇祯故事 > 第44章 喂食

第44章 喂食

第44章 喂食 (第1/2页)

那几个可怜的女子总算是又回到将军府了,她们一个个低着头跟在小枙身后进入垂花门。院子里三三两两干着活的女子看到这些女子又回来了,都停住了手中的活,站起身来看着她们,脸上露出各种复杂的表情——有庆幸的,有哀婉的,也有鄙夷的。有的女子跟回来的这几个女子以前在府里相处时有姐妹情谊,想上前去相见招呼,但看到许莹阴沉的脸色,又赶紧将迈开的脚步停了下来。
  
  “这些女子都放到东裙房,跟那几个鞑子送来的女子放一起!”许莹冷冷地对张二嫂吩咐道。
  
  女子们低着头不敢吭声。在华北地区,东边的裙房夏季西晒,冬季直接受到西北冷风吹袭,居住环境比西裙房差一些,是以储物间、厨房、马厩等都是设置在东裙房。
  
  听到许莹提起皇太极送来的那些女子,杨铭不禁心中一动,四名女子们清丽绝伦的面容在他脑海里浮现起来。皇太极选送的这四名女子,其容貌意态,只在将军府的这些女子之上,决不在其之下。尤其那个旗人女子,秀丽的面容,额前中分向后的满式“两把头”,别有一番清爽精致的味道。
  
  “走,我们一起去东裙房看看。”杨铭对小枙和那几个回归的女子说道。
  
  许莹愣了愣,自知失言,不禁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
  
  一行人顺着游廊走向东裙房,远远地就看到几名女子在东裙房前的游廊外面修剪着花圃,打扫着地面的落叶。杨铭目光巡视,却见那旗女正弯着腰在擦拭游廊柱子,结实紧绷的腰臀曲线让人不禁暇想翩翩。
  
  四名女子看到杨铭、小枙等一大群人走过来,赶紧停住手中的活,起身行礼。初次见到杨铭来东裙房,这些女子都免不了显得有些紧张,一个个脸上都带着拘谨和不安的表情。
  
  “不必多礼……”杨铭微笑着对这几个女子说,目光却落到那旗女低埋的脸上,“你叫什么名字?”
  
  “回将军的话,奴婢是喜塔腊氏如意。”那旗女低着头轻声答应着,汉话中带着一些辽东口音,但是却非常流利。
  
  在努尔哈赤攻占了辽东的城镇之后,城里汉人满人杂居,汉人会满话,满人会汉话,这都是常事,对此杨铭也不以为意。
  
  “喜塔腊氏……,是上三旗的包衣吧?”杨铭想了想,随口问了问那旗女如意。
  
  如意脸色一滞,随即轻声答道:“是,奴婢家是正黄旗包衣……”
  
  包衣即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包衣”意为“家的”;“阿哈”意为奴隶、家奴、奴才。后金早期,包衣为满族贵族占有的家奴,没有人身自由,受主人驱遣从事家务劳动或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因债务破产者。包衣的子女也世为饮衣。以包衣编成的佐领即称包衣佐领,也叫旗鼓佐领(“旗鼓”亦作“齐固”,系译文对音)。
  
  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只指满洲旗,不包括汉军旗、蒙古军旗)包衣即内务府包衣,全系皇家世仆,其先世或系汉人、满人、蒙古人,但一旦隶属了满洲包衣旗,即永为家奴。只有一些立有重大功勋的包衣及其后代会被皇帝加恩抬旗,即“抬举“加入满洲八旗,从而摆脱奴籍。
  
  在清朝定鼎中原、一统天下之后,不少出身包衣的人,因建立功勋而致显贵,成为机枢重臣、封疆大吏,甚至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但在传统习俗上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如世为江宁织造的曹氏三代,也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族,身为贵官,有高深文化修养,然其身份仍为皇家世仆。
  
  当然,这种奴隶身份只是名义上的,实则他们的身份、地位与普通人家的家奴有着很大的区别,并不是真正的奴隶,只能说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罢了。
  
  具体来讲,包衣拥有独立户口,包衣旗人属于旗籍的一种,法律上属于“正户”,甚至他们还拥有自己的“户下人”。而且包衣拥有人身自由权,包衣旗人作为独立户口,不可以被主人买卖。在法律上,包衣旗人属于“良人”,也是“正身”,和外八旗旗人的待遇一致,都是“良人”待遇。包衣可以参加科举,自然也可以为官。
  
  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学士松筠,其所在的蒙古镶蓝旗旗主家办丧事,松筠虽然彼时已是“宰相”之尊,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去给主子迎宾、哭丧、送葬。要知道,松筠还只是隶属蒙古正蓝旗普通旗人,地位要高于奴籍的包衣,清朝包衣相对本主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实则这也只是一种道德习俗的约束,并不是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比如这个松筠就是因为给主子低三下四地去办丧事,被乾隆皇帝知道了,认为他丢了朝廷大臣的脸面,把他的军机大臣职务给免了。
  
  晚清的时候,有个知县宴请新来的知府夫妇吃饭,因知府夫妇是满人,这知县就找了个手下旗人差役的老婆去作陪。谁知这差役的老婆一上桌,看到那知府夫妇,原本拘谨恭敬的态度一扫而空,大喇喇往上席一坐,那知府夫人反倒是起身恭敬地站在一旁夹菜倒酒。知县看得目瞪口呆,几疑是幻觉。后来下席了一问,那差仆老婆说这知府夫妇家世代上原是自己家的包衣奴才,知县这才知道拍知府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叫苦不迭。
  
  西厢房里,王成一个人趴在桌子前在写字,羊毫笔落在纸上,横竖撇捺已经有几分像模像样了。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是《千家诗》中的一首《早春》,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
  
  杨铭对王成的启蒙教育方式还是采用中国传统的《三百千千》体系,即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这四本书组成一整套蒙学体系,包含了基本的天文地理常识、道德礼义、人物器物景观、待人处世准则。这些读本的内容精炼隽永,是宋朝以后中国私塾普遍使用的启蒙读物。
  
  蒙学教育的基本的目标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些中国基本文化的常识及日常生活的一些常识。这《三百千千》是历史经验证明的有效适合儿童的启蒙课本,既使在杨铭穿越前的中国,儿童国学班仍然也是采用这么个体系来教学。
  
  “王小公子写的不错!”许莹走进屋来,面带微笑地对王成说。
  
  “许姐姐……”王成赶紧起身来给许莹行礼。
  
  “王小公子不必多礼。”许莹微笑着问:“玲珑呢?”
  
  “刚才出去了,一会就会回来的。”王成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