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弈士 > 前传:寡人有疾 第三十一章、君子有所不为

前传:寡人有疾 第三十一章、君子有所不为

前传:寡人有疾 第三十一章、君子有所不为 (第2/2页)

孟邹二圣论道,论的既是儒学,又是天下道义,更是治国平天下。
  
  整整三个时辰,孟兰与邹固以洛邑学宫为棋楸,以天下道义为棋子,面对而弈。
  
  孟邹对弈,诸侯皆是看客,赫天子与宋王身处局外,又深陷局中。
  
  “刀兵可以定国,却不能治国;诗书可以治国,却不能保国。唯有刀兵与诗书并举,天下可保可定。”邹固说道。
  
  刀剑与诗书并举,这是邹固的强国之策,宋王奉为圭臬。宋有司徒邹固为诗书治国,有兵圣施慧、剑陵缪苦为刀剑定国。刀剑与诗书并举,宋国国力数一数二。
  
  邹固想看孟兰如何辩驳,黎室式微到极点,大黎王朝天下九州,诸侯代天子分而治之;八荒四方,宋向北征伐,草木生长之地,寸寸纳入黎土;胡塞铁骑二十万,荡平西境;楚国南征百越,扩地千里;东海浩渺,航船行多远,天下有多大。
  
  岂止定国,黎室式微,然而大黎王朝疆域之辽阔却是前所未有。是赫天子之功?是诸侯之功!
  
  赫天子近乎窒息,邹固与孟兰对弈,这是天下首圣之争。邹固自诩为君子,君子不争,他却咄咄逼人争得面红耳赤。邹固争的是天下首圣之名,争得是天下道义执牛耳者。学宫祭酒,该由大德大能的人才能担任,痴儿不过是权宜之计,诸侯心照不宣。天下大德大能,除了儒与纵横两家圣人,还能有谁?
  
  一人两圣,天下少有,不是没有。
  
  君子有所不争,君子有所必争。孟兰不得不争,既是天下道义,又是黎室国祚。学宫祭酒,他不得不争。
  
  孟兰不回答只是问珏:“珏,你现在是学宫祭酒,你说的话,便是道义。你来说,刀剑与诗书该如何?”
  
  珏小脸红扑扑,不懂祭酒是什么,以为孟先生在考他。
  
  “惟谷子与诗书可养人。”珏只记得这一句,这是娘亲要他记住的。
  
  孟兰击掌,哈哈大笑,顺着珏的话说下去:“天子黎民,先生后养,然后教化,最后定天下。民以食为天,黎民休养生息,首先便是不违农时。西南三国互相征伐间,定下君子之约,秋收休战,不起战事。蛮夷尚且如此,何况大黎?天子行天子之事,诸侯行诸侯之事,黎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天子何为?诸侯何为?黎民是水,天子诸侯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之本,是天子?非也,是黎民。以民为本,国祚永存;生民不养,国运殆尽。”
  
  说完养民,孟兰口渴,珏端着一杯茶请孟兰饮茶。孟兰连饮三杯,继续说:“轻徭薄赋,勿违农时,五谷丰登,黎民得以生养,再谈教化。师兄提到枳国是蛮夷之地,可是孟兰在枳国所见所闻,并非如此。日覃伯贤有女名杜若,有婿江望舒,为枳江侯。江侯起于草莽,文过孟兰,武比缪苦。枳蜀两国战乱不止,江侯谏《上养民疏》,既是养民,又是教化。民先生后养,然后教化,仁义礼信,忠诚孝悌。人是万物之灵,因为教化。若是不识仁义礼信,不懂忠诚孝悌,那与野兽有何区别?诗书经典,便是教化的依据,诸代圣人,立言立行,为后来人立经典,师兄是诗书大家,孟兰懂的道理,师兄应当更懂。”
  
  珏再倒茶,孟兰再饮茶三杯。孟兰不喜酒,反而喜茶,因为茶性苦,民亦苦。
  
  邹固很有耐性,等着孟兰继续说下去,刀兵一说,他知晓几分?
  
  孟兰不懂刀兵。
  
  “民先生后养,然后教化,治国平天下,足矣,”孟兰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天子分封诸侯采邑,这是行天子事。诸侯也应当行诸侯事,生民、养民、教化。然后如今天下诸侯征伐两百载,这是刀兵之利。诸侯不肯行诸侯事,天子亦不必行天子事,于是需要以刀兵挡刀兵。孟兰听闻,昔年萧国伐中山,中山国运岌岌可危之际,潜龙伏白出世,一年灭萧。中山有伏白,天下利器,却深藏不用,为何?子匡仁义,不想生灵涂炭。天子有大德,分封土地。诸侯食天子采邑,应当感恩戴德,对上勤王,对下保民,而非以刀兵之力征伐天下。刀兵所利之国,民困国乏,国运不久。亡萧在前,前车之鉴,后车之师。铜铁不该铸刀兵,而是斧镰,用以养民。”
  
  孟兰不学刀兵,自然不懂刀兵。天下本就不该有刀兵,自然不必学刀兵。
  
  冬至,珏当了学宫祭酒,诸侯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孟兰,钦佩之余更多的是忌惮。
  
  国有三公,三公俱是柱臣。老三公俱死,新三公里,子汤根基尚浅,宋骁本就有不臣之心,孟兰自远方回黎,天道生异象,天生圣人,德高才高。
  
  “太师,孤有太师,天下有幸。”赫天子心悦诚服,尤其是望着宋王宋骁不再气焰嚣张的时候。好久没有这般畅快了。
  
  “天子行天子之事,臣子行臣子之事。”孟兰回答。
  
  “只是太师言辞过激。”赫天子说出心里担忧。琅轩之死,处处留疑,琅轩是圣人。前车之鉴,赫天子不敢不怕。
  
  “臣言辞再激烈,也不如诸侯刀兵之利。”孟兰不以为意。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子丑授课,学生只有孟邹。这时候的孟兰、邹固,还是青年。
  
  “先生,什么时候该有为,什么时候该无为?”邹固问。
  
  “君子当以身济世,济世该为;君子不当以身涉险,涉险不该为。”
  
  邹固学艺有成,出山被宋王拜为司空。
  
  邹固不知,子丑教诲还有下句。
  
  君子当以身济世,济世该为,至死方休;君子不当以身涉险,涉险不该为,除非必为。
  
  孟兰是君子,君子当以身济世,济世该为。所以子丑先生身死道消,孟兰自远方入黎为太师,以身济世。君子不当以身涉险,涉险不该为,除非必为。所以孟兰学宫与邹固论道,咄咄逼人。
  
  君子当以身济世,黎室式微,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无法延长国祚,所以孟兰与殷隐问道,既是大黎太师,又是学宫祭酒,为天子煮茶,执天下道义。
  
  所以子丑选择前去洛邑学宫,以身坐镇。圣人坐镇,宋骁日日拜访,甚至连月不归,最后心悦诚服,以儒学为官学,以仁义礼信,忠诚孝悌为国礼。
  
  若非如此,宋岂止百城之地,周遭小国,如何安宁?
  
  只是赫天子不知,以为子丑心灰意冷。赫天子知道的时候,子丑早已身死道消。
  
  君子不以身涉险,子丑先生还是以身涉险了,因为必为。
  
  黎赫王二十二年,冬,宋与鲁伐乔,兵临洛邑。
  
  乔国一众王族,从乔王到襁褓婴儿,被围困在洛邑学宫。
  
  学宫有天下半数圣人,却无人庇佑乔王,因为君子不以身涉险。
  
  子丑先生不肯离去,劝解不成,以身殉道,死在乱箭之中。
  
  天下震惊,九州悲苦。
  
  子丑是天下首圣,天下道义执牛耳者,第一君子。君子不以身涉险,他不该以身殉道。
  
  除非必为,所以子丑先生才是天下首圣。
  
  君子不当以身涉险,涉险不该为,除非必为。
  
  邹固是子丑首徒,子丑的道义,他学了九成九,孟兰学到十成,只多半句“君子不当以身涉险,涉险不该为,除非必为。”
  
  所以子丑两徒,天下称为孟邹二圣。孟邹二圣各得子丑之才一半,这是传言。
  
  孟邹二圣,都有子丑之才,邹固得九成九,孟兰十成。
  
  高下立判,又难分高下,邹固还多个纵横派头衔,两圣加于一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