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北宋大相公 > 汴梁时月 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术

汴梁时月 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术

汴梁时月 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术 (第1/2页)

不仅苏轼被吓坏了,就连陆垚也吓坏了,这到底是几天没有睡觉才会变成这么模样。
  
  老石匠上前一把握住陆垚的手,激动地说道:“大人你交给我的任务我终于完成了,只是大人你要刻的字实在是太小了,真的不是人干的活,我和我的徒子徒孙们每天只睡两个时辰才勉强将你的要求达到。”
  
  报纸上的字当然是越小越好,字越小一张报纸上能印刷出来的字数就越多,这不是变相地省了很多成本,他没有想到三毫米见方的石刻字会这么难。
  
  等到陆垚真正看到实物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工程的严峻,若是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来看会瞬间晕倒。
  
  一块一平方大的木板上面摆了一千个小石刻,一共有十个这样的木板,总共一万个字。
  
  陆垚整理出来两千个常用字,一起刻了五套,像是‘与,是,之’这样的使用频繁的字陆垚还要求一个字多刻了百个。
  
  这样能保证一次有多个工人能同时印刷。
  
  陆垚不愁报纸的销量,像是这种新型产物出来肯定能吸引汴梁文人的目光,销量只会多不会少,等到销量上去的时候,陆垚还会要求加大活字石刻的数量。
  
  老石匠不仅刻了这些小字,还刻了一些用作标题的大字,大字比小字要好刻很多,老石匠用了两天就差不多刻完,而小字却刻了五天才刻完。
  
  陆垚觉得此时应该要把标定符号给推出来。
  
  北宋时期写文章很多字一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断句习惯,这会导致两个人读一篇文章会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出来,而陆垚将标点符号拿出来就是定死了每句话的意思,也会省去读报时解读句子意思的漫长时间。
  
  为了弥补老石匠的辛苦,在之前谈好的工钱之上,陆垚又多给了老石匠五十贯钱。
  
  拿到钱的老石匠笑得满脸皱纹变成菊花模样。
  
  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
  
  再说陆垚也不差这五十贯,以后刻字一事还是要多找老石匠来干,他找遍了整个汴梁城,就属老石匠刻字的工艺最好,这也是陆垚找老石匠的原因。
  
  苏轼两兄弟不知道陆垚刻这么多小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印章才会刻成这么大,印刷书籍都是雕版。
  
  雕版虽然能让字体更灵动一些,但是一张雕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靡费颇大,完全没有活字来的方便。
  
  陆垚租了一辆拉货的马车,将这些活字全部拉到了印刷厂。
  
  看到工人们将杂草,草根,树枝打成浆糊状时,苏轼就已经猜到了陆垚要带他来看什么了。
  
  年前陆垚曾经对他说过会将书本的价格降到很低,还会将他所说的报纸给弄出来,没想到陆垚的动作这般快,连正月都还没有出就将造纸的工厂给弄好了。
  
  看到工人几秒的时间就能从池中捞出一张白纸出来,苏轼越来越激动,人人都能读书的想法在他心里越来越憧憬。
  
  陆垚当然不是带苏轼来看怎么造纸的,也不怕苏轼将这些工艺学去。
  
  一来苏轼没有这么大的启动资金,二来造纸的工艺并不复杂,陆垚只会在原材料上得到了改善,尽管被人学去也不是一件坏事,只要造纸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市面上纸张的价格就会越来越低。
  
  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陆垚终于带着苏轼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印刷厂。
  
  陆垚刚进门就有不少人在等着他。
  
  昨日他回汴梁之时就告诉这些人今天要来,印刷厂也从今天正式开业。
  
  印刷厂里的工人不多,只有五十人左右。
  
  印刷和装订倒是不需要识字的人,可是排版的人必须是读书人才行。
  
  为了这十个读书人陆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很少读书人会来到这种工厂来干活。
  
  陆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加上巨额的工资才招来了这些人。
  
  其中五个是读书人家中比较贫困,有了陆垚给的这份工资会让家中的生活更好一些,还有五个是陆垚从陆家生拉硬拽,拉的人。
  
  本来他们心中还有怨气,不过陆垚将活字印刷术的好处一说之后,他们也欣然接受了。
  
  最主要的是陆垚还说了一句话,如果书本的价格能下降到百姓们都能随意去买的话,他们必将会青史留名。
  
  还有什么比青史留名更诱惑人的。
  
  陆垚让这些人将石刻活字从马车上卸了下来,再他们按照字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分好,这样找字就会方便很多,不用在一堆字中去乱挑,印刷的速度也会快上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