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崇祯大明 >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二章伴吾蹉跎(三)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二章伴吾蹉跎(三)

第一卷卜算子 第十二章伴吾蹉跎(三) (第1/2页)

虽然如今的京城,已经没了大臣存在,可那些未曾涉事的官吏还是有的。
  
  对于没吃过猪肉,总能见过猪跑路的人来说,许多东西都是司空见惯,只需要给那些人说明大致要怎么还干,下边的人就会填补好,然后按照自己的经验写好卷宗给崇祯审阅。
  
  从其中找出几个漏洞,修补两下,结合自身长远的目光,然后在弄得符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一份简单的工作计划就做好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其实京城并没有出现多少大乱子。
  
  掌握的金吾卫和羽林卫的人,可是真的敢下手抓人的。
  
  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这样一来反而达成了精兵简政的效果,不但开支减少了,就连效率也提高了一倍还多。
  
  为此,崇祯大笔一挥,给每个人的俸禄上加银子。
  
  俸禄不用几石米那么算了,直接就是三两银子。
  
  要知道在明朝时期,官员的俸禄普片偏低,正一品才一千零肆拾四石大米,折合银两五百二十二两。
  
  不入流的官吏才三十六石大米,折合银两十八两。
  
  当然这些说的都是一年的俸禄。
  
  平均每一个月下来,不入流的官吏,也就是那些具体干事的人员,一个月才一两多一点。
  
  而现在却被崇祯提升了差不多一倍,而且是现银。
  
  底下本就是干苦力的,又怎么会不高兴。
  
  只短短的几天时间,整个京城再也不会被某些人煽动起来对抗皇权了。
  
  于是就有了接下里的一幕,干活的卖力,似乎有没有大臣们都差不多。
  
  然而崇祯知道,大臣们还是要有的,在小范围可以弄出这种差不多无政府状态,但也不可持久。
  
  而整个京城中的居民只知道那个大户人家被抄家了,哭声震天,却也大多只是看热闹而已。
  
  只是随着这些大臣们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各个角落,本就被压抑了许久的平民,立刻就喧闹了起来。
  
  若不是他这个皇上,做出来的事情真的很符合民意,很可能罐子啊大狱之中的那些官宦人家,活不下来几位。
  
  崇祯接待外来大臣们地底单,依旧是御书房。
  
  黄爌坐在椅子上,心情很是复杂,至从明初“胡惟庸案件”结束之后,朝中大臣们就很少有坐着的。
  
  没想到新皇已经把整个朝堂都下狱了,反而优待起了朝臣。
  
  若是让蹲在大狱中的那些人知道,不知是怎么一个反应。
  
  这么好的一个皇帝,你们竟然要用那种下作手段,逼着新皇下杀手,简直是脑子被驴踢了。
  
  原本对那些人的同情,一下子就化成了厌恶。
  
  另一边的卢象升,孙传庭也是一副受宠若惊的神色。
  
  因为他们也都得了一张椅子坐着。
  
  在武人的地位每况愈下的时候,孙传庭发现,他坐着的椅子,和另外两人的没什么不同。
  
  这说明,新皇对于武人并不存在打压的可能。
  
  “都来看看我新编的朝廷大概职务,大方向上我已经解决了,具体要怎么做,什么地方需要多少人手,你们自己商量着办,但有一点,管理一定要到位,我不介意给臣子多发俸禄,可也不介意吧贪污受贿的抄家,收回国有。”
  
  崇祯把案桌上一叠卷宗递了过去。
  
  此时旁边没有太监,也没有宫女。
  
  对于崇祯这种简单的举动,三位刚刚被招来的大臣,再也没有办法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模样。
  
  这种皇恩,这种荣耀,足以他们出去吹牛一辈子。
  
  每个人的心里忽然都有了一种觉悟,那就是被关在大狱中的那些人,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好了。
  
  黄爌小心翼翼的接过,只见满纸上面涂涂改改,很不工整,每一段话后面不像之前是空上一个字的空格,而是打上了一种没有见过的符号。
  
  看着别扭,一位读书不怎么样的人,只要识字,就能读的通顺。
  
  只因有了这些符号,读书人的特权就少了一样,对于文字的解释权也就没了意义。
  
  在接着就是行文。
  
  全是大白话,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也能听的懂上面写的什么,而且还用更大篇幅的方式,只针对一个点,不会让整行文字出现歧义。
  
  表达准确是这种写法的特点,可啰嗦也是一大特色。
  
  对有那些学子们来说就很不公平了,锦绣文章用不上,文字的解释权也不再手中,只有纯粹道极点的表达权。
  
  韩爌可以预见,读书人的地位会在这种行文方面再次降低。
  
  忽然也就明白了为何京城中的所有大臣和学子们,都在反对那个莫名巧妙的“火枪大学士”头衔。
  
  十年寒窗,或许将要成为过去。
  
  韩爌蹙着眉头,再次看向内容。
  
  其中每一条细节,都是一个职位的权利划分,精细却又不重叠,只要整个朝廷按照这套方案运行下去,做官似乎也就不需要多少聪明才智了。
  
  直到看完最后一页,看着“京城试行”四个字的时候,心里就轻松不少。
  
  历史上所有的变法,最后触动的利益大了,都会把良政,办成恶政,只是小范围的试行,哪怕错了,也能够立刻改正。
  
  一叠纸上不但有关于文官的,还有关于武官的。
  
  两种并行不勃的行政方式,虽然不同却能够很好的达成一种平衡。
  
  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了解过成真的过去,既没有看到亮眼的学识,也没有什么让人难忘的做事方式,现在却忽然表现出了带国家制度的深刻认识。
  
  不得不叹一句,世上果真有生而知之的人,只需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能发挥出他的作用。
  
  看完之后,就传了下去。
  
  御书房一时间只有翻阅纸张的声音。
  
  孙传庭是知兵的人,对于新皇写出来的东西,感受更深。
  
  也立刻想明白了,朝中的大臣们,为何会被一锅端了的悲剧。
  
  而卢象升一直在地方上做事,面对的都是底层的人,知道这个制度推行下去有大少好处,也更能明白,这一份制度要是拿在朝堂上讨论。
  
  绝对不会通过。
  
  作为文臣,他最能明白文臣想要什么。
  
  模糊的权利,什么笛梵狗都能插手,还能够在出事之后互相扯皮推卸责任。
  
  而明确的职位的职责之后,就是限制了权利的发挥,没有了那种机动性的权利,想要捞银子就实在是太过明显,连一个背锅的人都不可能找到。
  
  “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这套方案是很好,可也太急了一些,能不能徐徐图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