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崇祯大明 > 第二卷渔家傲 第二十二章塞下秋来风景异(六)

第二卷渔家傲 第二十二章塞下秋来风景异(六)

第二卷渔家傲 第二十二章塞下秋来风景异(六) (第2/2页)

崇祯无奈的收声,低声问道。
  
  李长庚能说什么?
  
  “要是咱们现在开始继续研究这些东西,在给奇技淫巧们重新弄出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只要咱们的兵器别旁人先进,好用,哪怕是一个不通兵法的人,上去一路平推,相信区区几十万人,也挡不住咱们几百万的精兵吧。”
  
  崇祯突地站住身形,认真的看着李长庚说道。
  
  “这个······,大概······”李长庚这个大概了良久,也没有组织出自己想要说的话来,但是他也仿佛抓到了一个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
  
  “大明的优势就是人多,要是在解决了兵器的优势,想来边患也就迎刃而解了,你我都知道,自古以来的兵书上,记载的都是以少胜多,战无不胜,但是以你我的见识,肯定是不能尽信书的。”
  
  崇祯的笑容有些戏谑,曾经他也天真的以为,以多胜少才是兵法的奥义,后来才明白那都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产物。
  
  能够以多欺少,谁愿意一人单挑别人一群?
  
  脑子进水了,才能想出这种办法,就连街上打架斗殴的泼皮无赖都知道叫人,更何况战争。
  
  李长庚诧异的看着崇祯,这些东西他也是后来才想明白的,记得他第一次看兵书的时候,是多么希望自己是个大英雄,力挽狂澜,以少胜多,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能力。
  
  否则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所为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都是用的元朝对手的实力去碾压敌人,纵然是敌人奇计百出,也挽回不了自身实力不足的颓势。
  
  所以说如今的大明外患看着眼中,可内患才是根本,只有治好了内患,建奴只手可灭。”
  
  崇祯抬眼看向外面,侃侃而谈,都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所有人在历史上看到的只有热闹,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只有优点。
  
  即便是在镜子中看到了缺点,也从未曾想过去改变。
  
  这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毕竟历史上这样的战斗实在是太多了,连战连胜,到最后也挽救不了自己的败局。
  
  现在的大明和历史中的一些朝代何其相似。
  
  边军每战都是以优势胜出,可最后一次失败,居然来连汉人的气节都输完了。
  
  “回去不需要看别的,只看汉朝和匈奴的战斗变化,你就能发现,此时的建奴,可是还不如那是的匈奴的。”
  
  一场高质量的谈话,不是为了真的是普及历史,而是为了让李长庚这么优秀的人,转变观念。
  
  他需要帮手,不是如今坐在内阁首辅之位上的韩爌,也不是现在躺在床上的杨鹤。
  
  这两人都老了,思想已经固化,即便是知道想要改变,也已不在容易。
  
  而李长庚此时还年轻,能力上更是没得说。
  
  **
  
  是夜。
  
  在忙完一天的事情之后,李长庚就抽出时间看书了。
  
  有了皇上的指点,此时看书的角度就大不一样。
  
  在汉武帝之前,也就是汉朝初期,汉军基本上都斩不到便宜,最多只能严防死守。
  
  而到了中期,也一样战损眼中,达到了一比十二,可就是这样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连续三场胜利,打出了汉人的气质。
  
  还喊出了“一汉当五胡”的口号。
  
  这才有了汉以强亡的实例。
  
  就这样到了汉武帝驾崩之后,汉朝和匈奴还在打,可打着打着,匈奴就没了。
  
  连续三次胜利,打断了匈奴的脊梁,也打完了匈奴的战争潜力,毕竟人口太少是硬伤。
  
  在后面可以说是被拖死的。
  
  可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马背上的民族并没有多么可怕。
  
  只要有效的消灭敌人的人口数量,提升自己的兵器质量,边患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然而这么多年,朝廷发下去的银两海了去了,战事却一直焦灼,原因是什么,不用猜都能想得到。
  
  利益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朝廷里的大臣们,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
  
  而大明现在的战争潜力,因为天灾的原因,在加上官吏的贪赃枉法不作为,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要是和历史上的大汉一样拖下去,说不得倒下的不是马背上的民族,而是他们大明了。
  
  元朝的蒙古人在前,今日的满人在后。
  
  难道真要让堂堂汉人的王朝,成为马背上民族的跑马之地?
  
  李长庚第一次正视这个问题,然而看遍朝野,他居然产生了一种皇上真的难做的念头。
  
  而且他还看出了一个问题。
  
  从来功名都是马上取,为何到了现在,都不重视军功了,反而是那些说大话,不干实事的人高居高位。
  
  “儒家,儒家,独尊了你,我汉人就没了进取之心,也不知道曾经的汉武大帝从坟墓里爬出来,后不后悔他当日做下的决定。”
  
  李长庚要了摇头。
  
  只有自己作为儒生的身份,才能知道一些儒家的黑历史。
  
  可砸了自己的饭碗,却是没有谁愿意做出这个决定的,一时都当做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一样。
  
  反正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口号一定要喊起来。
  
  至于做不做,怎么做,做不做的好,就不是后来者该关心的事情了。
  
  抬眼看看大明的官场,有哪一个人不是在努力的挖银子。
  
  似乎挖的少了,说出去,还会被人笑话一样。
  
  “我自己就是儒家的人,难道到了此时要我自己断了儒家的根子不成?”
  
  李长庚一宿都没有睡好。
  
  矛盾的思辨,让他彻夜难眠。
  
  在道统这件事情上,似乎别那些保家卫国,安置饥民更要重要一般。
  
  天色已经亮了。
  
  李长庚还在床上躺着,一动不动双眼无神的瞧着房顶。
  
  突地一下坐起,喃喃自语道:“后来的事情,让后来者去解决,我现在吃的是大明的米,喝的是大明的谁,当前要解决的就是大明的天灾,大明的子民吃饭难问题,大明的边患。”
  
  李长庚越说眼睛月亮,在此刻似乎找到了一种方向,光明的方向,只等着一个殉道者把自己给填进去,立刻就会有无限的光明照耀未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