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 > 正文 四

正文 四

正文 四 (第2/2页)

话别
  
  魆魆苍昊厉风哀,异动三垣耀不开。
  
  杨子江流嗔满矣,秦淮河水绩弘哉!
  
  失声湖海悲成串,长啸山川宇倒栽。
  
  今夜惜别多保重,重整河岳筹未来。
  
  在外城郭上方门附近,弃舟入陆,步行出上方门。因夜黑急赶,不久便脚病复发,疼痛难忍,无法速度行走。大臣们建议,暂去苏州吴郡普济寺,那是主录僧傅洽早年出家之地。我说:这离京都太近,燕王为人狰狞,消息灵通,手下会很快发现踪迹,实在太危险了,一定要继续南下。如果在此歇息,定会给傅洽留下知情不报之罪,带来杀身之祸。大臣们连夜置来车马,乘坐继续南行,星夜兼程,天亮时分,到达浙江湖州境内,终于甩出困境,走出魔掌。晚间乘夜色到达浦江境内,入住郑-义门。
  
  郑-义门是翰林待绍郑洽祖居,郑洽乃郑-义门郑氏第八世孙。自北宋崇和元年起,郑氏家族在浦江合族同居历时三百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将近三百年。其长达一百六十八条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华夏传统家训重要里程碑。元至大四年,被旌表为“孝义门”,至元元年,又被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及后来被赐予“麟凤”、“眉寿”等美誉。如此忠孝之家,堪比华夏楷模,也是我放心投奔原因之一。
  
  当年,皇爷爷与张士诚在江浙厮杀,郑-义门当时已九世同居,由七世子弟郑铉主持家政。他得知浦江将成为群雄争霸主战场,马上作出安排,把一门上下两千多人遣散逃难,自己则留在郑-义门看守。皇爷爷所部大将李文忠率红巾军路过郑-义门,郑铉看到红巾军军纪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得民心者得天下,就知道红巾军必得天下。于是,十分拥戴皇爷爷,给军队资助许多物资。皇爷爷得天下后,于洪武十八年,亲自上门,为郑-义门书写“江南第一家”匾额,以表感谢。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乱国,扯到郑-义门郑濂身上。治罪时,其兄弟六人皆抢着把罪名独揽到自已身上,皇爷爷非常感动,说:这种家庭,怎会出乱臣呢?于是,赦免了郑濂之罪,郑家从此更是感恩戴德。我当政后,赐给郑-义门御书“孝义家”三字匾额,高悬郑宅里屋门厅。
  
  郑-义门正宅古屋,右联:三朝旌表恩荣第,左联:九世同居孝义堂,横批:江南第一家,下面是:敕旌孝义堂祠,右边墙上,书写五个大字:忠信孝悌耕。九个牌坊矗立于浦江白麟溪苍茫大地,古香古色,沐风浴雨,诉说着郑氏家族忠孝两全之仁德。
  
  郑-义门境内有一条小溪,原名香岩溪,全长三十余华里。郑氏始迁祖郑淮从遂安迁居浦江,入赘宣家,因祖地遥远,亲情故土难忘,就以上祖郑白麟之名,把香岩溪改为白麟溪作为纪念,借此来表示不忘根本。元朝末年,名相脱脱巡察至此,看到郑-义门家繁有序,教子有方,忠孝两全,随被感动,亲题“白麟溪”三个大字以示表彰,并书诗一首,对郑-义门第充满褒奖之情。经过世道风云变化,诗文真迹已无处可考。郑-义门子弟后来镌碑一座立于溪畔,与郑氏宗祠相映呼应。当初名相脱脱诗文如下:
  
  望族
  
  江左仁族郑-义门,御书褒匾相白麟。
  
  千丁兴旺荣天下,九代同居表后人。
  
  忠义当头功盖世,孝廉作魄誉惊坤。
  
  牌坊立伟经风雨,贤圣昭彰万古存。
  
  我与随从大臣到郑-义门后,为防止追兵围剿,发生倾覆,郑-义门家长安排我与大臣分开居住。我在郑洽陪同下安居万松岭,这里古柏成林,隐蔽性极佳,易于出逃,大臣们住郑-义门旧宅。
  
  大家日夜兼程实在太累了,休息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招集大臣在郑-义门宗祠聚会,商议下一步行程打算,经过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以防被逆贼一网打尽。一路向南,由大将军余六府带队护卫前往东南沿海福宁县,先去开拓生机,同时与镇海指挥使郑熙汇合,建军垦荒,建立寺祠,招募勇武僧人,逐步壮大力量,蓄积讨贼势力。同时,众多大臣离开郑-义门,也可减少目标暴露危险。只留下郑洽、程济二人与我为伴,人少了,也更容易躲藏。众大臣只在郑-义门休息二日,就又南向出发了。
  
  在郑-义门逃难日子,实在太难了,虽然吃喝优厚,但心情差到极点,失国之羞,母后、皇后太子杳无音讯,揪心疼痛。
  
  特别是不久后,从京都传来了很多坏消息,燕王对应天皇宫血洗三日,搜查我的下落。宫内侍人皆说建文自焚而亡,并从火堆灰中扒出一具烧焦尸体来证明。燕王见到尸体后,看烧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他压根没有验尸,便装模作样抚尸痛哭说,四叔仅是前来帮助皇上学善,纠正过错,你又何必自寻死路呢?很快,他似乎名正言顺称帝上位,以天子礼葬建文皇帝,并遣官致祭,辍朝三日。
  
  很快,四叔朱棣站稳脚根后便大开杀戒,没有逃亡大臣皆被杀戮,株连九族。被害人有齐泰、黄子澄、方孝儒、景清、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王艮、戴德彝、卢植、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霜、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茅大芳、陈迪、铁铉、黄观等三十余人。京都暗无天日,风声鹤唳,血流成河,尸堆成山,蚊蝇成团,臭味充天,无不掩鼻出行者。主录僧傅洽被下狱,生死不明。
  
  四叔朱棣先把方孝儒下狱,京都平定后,想借助方孝孺名望,给他起草即位诏书,臣服四方百姓。方孝孺被召到朝廷,燕王朱棣走下卧榻假惺惺慰问之后,便说:我请先生来,只是想仿效周公辅佐成王那样。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燕王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儿子?燕王答:国家要依靠成年君王统领四夷百姓,方可安境保民。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弟弟?”燕王答:这是我们朱家内事。然后,示意左右侍者给方孝孺递上纸笔,说: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掷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诏书我绝不能起草。燕王本性尽现,大怒说:不要不视抬举,犯我者,株你九族。方孝儒更怒,说:株我十族又能咋样?然后就破口大骂。燕王露出狰狞面目,命左右卫人割去方孝儒舌头,血流如注,方孝儒口对纸张,画出一个大大“篡”字。燕王气急败坏,于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采用磔刑车裂于街市,并株连十族。方孝孺慷慨赴死,英永就义!书绝命诗一首:
  
  殉君(方孝儒真作)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时年四十六岁。先生门生后人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其遗骨,偷偷掩埋在聚宝门外山坡上。
  
  方孝孺弟弟方孝友与之同赴刑场,视死如归,一同殉国,也赋诗一首:
  
  劝兄(方孝友真作)
  
  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大臣铁铉见朱棣时,骂不绝口,威风凛凛,立而不跪。并拿出前日书就讨贼诗文示于燕王,并大声背颂起来,内容是:
  
  讨逆
  
  耍猷竖子盗权国,丧孝失忠定死绝。
  
  违窃皇祖遗嘱令,借清君侧动兵戈。
  
  脑存奸诈黑天下,心长蛇蝎乱六合。
  
  如若乾坤刚正在,天崩地裂灭贼窝!
  
  朱棣没有阅完诗文,即大怒,撕得粉碎。令人割下铁铉耳、鼻,塞入其口中,问:滋味甘吗?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之味,有何不甘?言毕,一声怒吐,喷了朱棣满脸,燕王气急败坏,随令手下行刑,铁铉遂受磔刑而死。燕王不解恨,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焦煳味。燕王站一边,怒道:活着你不朝拜我,作践我,炸成排骨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用铁勾拉着铁铉遗骨架,使其转身朝拜燕王。没成想铁铉口鼻竟然喷出一股水液,一部分喷向燕王和太监,一部分贮入滚油中,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只听油锅里一声炸响,热油四溅飞出丈余远,六月热气,衣薄单小,烫得太监脸胸皮肉顿绽,嗷嗷乱叫,也溅到燕王老贼胸上,顿时燎泡高耸,宛若鸡蛋大小,晶莹剔透。铁铉遗骨架硬是没有转身,真乃骨气之人。燕寇不敢再让铁铉转身,草草掩埋了事。
  
  醒尘向马恩慧讲述这些伤心事,已气不成声,几度哽咽,忍着伤痛,继续接着往下陈述逆贼罪行。
  
  我与燕王在争夺江山权柄之上有不共戴天之恨,但在家族长幼方面,他是长辈,所以在言语上我要像尊敬其它长辈那样尊敬他,故总是称呼他为“四叔朱棣”。他在皇宫内开屠杀场,大量臣工皆被罗织罪名下狱,惨遭诛杀。你做为皇后,带着两个娃娃,本想着会善待你们娘三儿,不看别人,就看太祖之面,看到你是晚辈之面,也该好好安抚你们。哪能再赶尽杀绝呢?你们活着,难道还能夺走四叔心中期望许久之皇位?但四叔太狠心了!竟然也没有放过你们,对你是百般刁难,万般侮辱,你忍无可忍,带着长儿借奉天殿余火投烈成仁。之后,四叔竟然查也没查,看也没看,仅是听听太监粗枝陈述,就把你当成建文帝,草草收拾,匆匆下葬,并立马通告全宫并昭告天下,建文帝自燃奉天殿,本欲逃走,不料被大炎吞噬,即日驾崩,以天子之礼义,隆葬皇陵。可见四叔是早有想法在胸呀,我不死,他就是篡位夺权,声名狼藉,我死了,他就是众望所归,众臣所推,名利双收。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国邦不可一日无君,很快,择良日登基。看来四叔朱棣想帝位是想疯了!
  
  关于母后,也一把年纪了,竟然把母后驱逐宫门,发配陵园守陵,这不是逼迫母后去死吗?
  
  个个消息传到郑-义门,皆锥心之痛,不久我就病倒了,这一病就是几个月,到冬至时日,才慢慢康复。本来打算小住半个月余便启程去沿海福宁县,这一病竟然误了几个月。想到郑家这么多天床前饲候,不厌其烦,顶着被四叔诛杀之险,心内着实过意不去,随赋诗一首送给郑洽,祝福郑家永远兴旺发达,算是对郑家忠义之感谢,诗词是:
  
  谢郑洽
  
  白麟楷表孝忠全,书匾三朝四海传。
  
  十拱十桥难测岁,九坊九柏不知年。
  
  东明书院接荣赞,圣谕楼上授誉繁。
  
  华夏皆如溪谱范,民安国泰享长安!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华夏民族传统节日,民间皆喜气洋洋,外面舞起龙灯狮子来。郑洽见我整天闷闷不乐,就在夜间带我出去赏灯,郑家舞狮首领看到皇上也出来赏灯,禁不住想行跪拜之礼,故意用力点头,狮头也随着下颠,犹如瘸子在行走一样,一频一闪,实际上是行礼,我感动得流下眼泪。落魄如此,还尊重建文,咋能不让我感谢臣民呢?此情此景,又想到京都往昔元日,无限惆怅,清苦之状压于内心,没敢示于外人,观灯回来,子时仍无法入眠,禁不住吟诗一首:
  
  灯愁
  
  乾坤沉寂寂,心腹满当当。
  
  春暖频袭动,冬寒常悚惶。
  
  饱经霜雪变,惊骇电雷狂。
  
  恍若隔尘世,惆烦夜未央。
  
  此时,正有一个叫陈忠之人,从暗中观察到舞灯异常,认定必有蹊跷,仔细着磨情况根由,舞灯之状似是行礼,必有贵人在此赏灯。于是,想到民间巷尾流言蜚语,认定建文皇帝必在其中。升官发财机会来了,翌日一早就去官府告发。
  
  不足两日,燕王派精兵一千人,前往郑-义门捉拿我,晚间到达浦江之地。郑家门户宽广,院落重重,在当地德高望重,眼线众多,官兵没到村口,便有好心之人告于郑氏家长。闻之,郑洽带着我朝万松岭深处遁去,里面最偏僻之处,有一古井,井口蛛网纵横交错,母指般大小蜘蛛附于网面。顾不得那么多,在郑洽帮助下,我下遁入井,躲进深处水面处,双脚叉开,登在井壁上,背靠井壁,贴于一边。因为慌乱,鞋子也掉入井水中一只。
  
  井深约有丈五之余,四周皆坚质砌成,缝隙刚好可以登脚,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但井下并不寒冷,反倒有几丝暖意,怪不得蜘蛛活跃于此。我在井中静待约有二个时辰后,静听外面声响嘈杂,灯光忽明忽暗,闪动异常,细听声音,由远及近,一会功夫,便有人站在井口之上,提着油灯往里照,灯光暗暗,随风闪动。只听一个说:井口蛛网纵横交接,推测久无他人到来。另一人说:闪开,我投石试探。手起石落,擦我胸部而下,发起一声闷响,击起巍巍浪头,荡湿鞋脚。一个领头说:找不到凶犯,如何给皇上交差?只能说是报假案了,撤!只听井外一阵杂乱,一会便恢复宁静。此时,仰天借微弱星月之光,仍可看到一只蜘蛛正忙着织破网。天助我呀,蜘蛛在我下井后,补圆破网,救了我一命,逆贼投石破网,蜘蛛马上又出来补网。又待二个时辰,听到外面郑洽叫喊声后,方慢慢攀爬出水井。
  
  据说,搜寻官兵找不到我,悻悻而归,把事件原委说一遍,反咬陈忠报假案。四叔朱棣恼羞成怒,遣手下把陈忠抓出来,没有审问便一刀毙命。并说:犯欺君之罪者,当如是!吓得身边臣工一阵哆嗦。是呀,报信说建文活着,这不是给燕王找难堪,陷他于不仁不义吗?唯有建文死了,燕王才能明正言顺安享江山,既得名,也得利。谁敢在大厅广众面前说建文活着,这就是给燕王出难题,就是死罪。这是后话。
  
  郑-义门是不能再躲身了,郑洽、程济与我连夜商讨下一步计划。虑到闽东有旧臣在此暗中运筹复国之事,刚刚起步,不能前去,以防被燕兵觉察后被一网打尽,前功尽弃。为转移燕兵注意力,我辈必须引开燕兵眼光看向别处。江浙之地更不能去,离京都太近,再加上地势平坦,千里沃野,不便隐蔽。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也不能去,离浦江太近,燕兵很容易搜到信息。北方是燕兵本营,我们要反之道而行之,随决定连夜出发,前去两湖之地。
  
  临行前,郑洽给几个儿子逐一做出安排。长子郑榛,化名郑安升,前往厦门定居。次子郑松,与燕军战斗中阵亡,由其长兄郑安生将其骨骸移葬于厦门,并化名郑安治。三子郑樵,四子郑模,随其母隐居浦江桃源口。五子郑栈,化名郑钱,几天后动身,只身前往闽东,找到先至大臣镇海指挥使郑熙及大将军余六府,秘密告诉他们我与郑洽、程济已经前往两湖之地躲避。
  
  这时,我插口说:带我口谕,要求他们要做好隐蔽工作,保密身份,壮大势力,并且,要装作无意之间向当地老百姓放出流言飞语,道听建文皇上在城破之时,从水路逃至海外南洋等地,这样便于给逆贼造成建文出海逃亡之痹,在陆内追查松懈之心。等我绕道到达后,伺机起兵复国。同时安排郑钱在当地安居,帮助复国。
  
  我刚说完毕,郑洽又接着说:孩子们按皇上及乃父要求照办就是了。以后不要再提乃亲之事,若有人问,就答乃父已患病身亡,直接了断不测之人念想。我与皇上要远走高飞,浪迹天涯。
  
  然后,郑洽书诗一首,暗押在在郑-义门宗祠香案下,以示辞别,内容是:
  
  辞别
  
  晚辈寅时背故川,山高道远永无还。
  
  睿诚自古尊一贵,忠孝从来少两全。
  
  陌路今宵音迅断,沉心不禁泪珠潸。
  
  先祖英魄知臣意,长跪宗祠敬裱燃。
  
  临别,郑洽跪在宗祠内上香百炷,在列祖列宗灵前,足足磕了十个响头,长跪约百步之时。
  
  寅时出发,三人带着简单行囊,挑一幅便担,化妆成出家之人,乘夜色匆匆踏上行程,消失在西北方乡间小道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