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 > 正文 五

正文 五

正文 五 (第1/2页)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第五章)【作者:房权福】
  
  五
  
  千辛跋涉路悠悠,河岳迢遥未尽头。
  
  铺地盖天容饿冻,顶风逆水惧鸿鸥。
  
  朝观叠岭伴岚雾,夕宿穷乡握愤忧。
  
  忽遇旧情真爱叙,可憎贼逆索无休。
  
  话说三人饰成僧侣模样,我为师傅,郑洽、程济为徒弟,携简单行李,专挑偏僻小道行走,脚脚冰霜,口口寒气,晨露双肩,天亮时分,到达兰溪。长江流域正月天气,虽冷,但可忍受,虽潮,但不粘身,天空是湛蓝一片,脚下是小道伸远,天边红霞随初阳滚动,瞬息万变。新年刚过,到处是爆竹残片,年味气息依然浓厚。远方,不时传来零星爆竹声,让人紧张而又浮想联翩,三人不敢停留,继续前行。
  
  傍晚时分,到达衢州,此时,离郑-义门已有约三百华里,稍稍松口气。人一旦松劲,疲惫就会袭来,饥肠辘辘,四肢绵软,只好找一家饭庄用餐。在一个偏避小街,有一家小餐馆,新年刚过,食客很少,店内空空如也,门口幌子大大,随风起舞。三人进屋坐定,店家便招呼上来:三位客官,看样子是僧人化斋路过此地,请问用什么膳?郑洽说:三份素面,一份荤面。店家说:好——得!说闭,他打量这三个人,心里有疑:僧人还能吃荤?郑洽看中他的心思,便接话茬说,他们二人是出家人,我是凡间人士,素荤但吃无妨。这时,店家才明白咋回事。回后厨忙起来。郑洽打量起店内设施来,木凳木桌,灰墙白顶,收拾倒也利索明净。在门后桌面上,放一本卷边旧手抄书,名《离骚》,是战国末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所著。郑洽随手翻几页,看到页页做注,可见读者是如此认真,推定必是个识文断句之人在此谋生隐居。做饭之间,店家也心思起来,这三个人,不像凡间人士,特别是年纪最轻者,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目光寒冷,又透几分悲情,穿着虽陋,但神气不减。推断近来社会动荡,精英隐士居多,心中便有几分注意。
  
  饭菜很快端上桌面,热气腾腾,三人饥肠辘辘,眨眼功夫就吃去一半。店家在边上看着,不觉吟诗一首:
  
  迎贵
  
  政苛如虎食人猛,廷殿凌杀鬼灭灯。
  
  奸长战酣夺权政,仁侄败北走麦城。
  
  忠良涂血天嗔怒,睿智潜乡地受功。
  
  饭铺虽卑兜旧事,紫微入内耀三生。
  
  此诗出口,郑洽三人心中一震,有点害怕被暴露身份,再也坐不住了,如此落魄打饰,还是被隐士看出迹相来,话已至此,不能不应和了,郑洽放下碗筷,也吟诗一首:
  
  酬答
  
  高人卓尔眼如刀,看破缄言记深牢。
  
  落奔难人慈作本,谦迎店主义为高。
  
  蛟龙困浅天阴郁,睿智入乡月寂寥。
  
  广会宾朋通大道,铭心不忘定酬劳!
  
  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心中有数,但谁也不愿多说。饭罢,郑洽掏出些许银两,店家不恳接。只是说:有幸,有幸!郑洽无法,只能放置在饭桌上。素面吃光,荤面打包后,装入行囊,三人匆匆而去。
  
  走出饭庄,早春季节,竟然惊出一身热汗,本打算餐后投宿一晚,明天启程,如此看来,是非之地,三人不敢久留,走为上策,拖着疲惫身躯,星夜赶程。又走约七十华里,到达常山,已鸡叫头遍,才就近找偏僻农村借宿。借微弱星光,在羊肠小道边上有一竹园,竹子虽微,也有一人之高,风吹沙沙,弯道进去,有几家门户,破屋烂院,篱笆倾覆,院落枯叶满地,一看便知久无人居。他们不放心,又左找右寻,确实无人,方才放心。原来,这几户人家,不知何故早消失无踪,找稍微好点屋子,三人打开行李,草草铺就。这时,郑洽以地为桌打开荤面,对我说:皇上生于富贵,民家素面,怕不习惯,特多要一份,让皇上吃,一是增加体能,二是吃饱了不想过往。我感动极了,落下眼泪,我要求一分为三,各吃一些,说什么他俩不依,看着我把荤面吃光。君臣关系深如鱼水,还说啥呢?由于太过疲惫,躺下就睡着了。
  
  梦里,平生第一次梦到皇爷爷,仍是原来模样,慈善有加,穿着龙礼袍,端坐在奉天殿正门内,既威严又慈善。我经过时,他微微笑着,只是腰似乎更驼了点,脸上皱纹更多了,我看到皇爷爷,立即给爷爷请安。他看到我,笑眯眯说:太孙,你四叔现在表现还行吧,有没有又冒犯了你?做人可不能太慈善了,要建立自已威望,必要时候,可以使几个下马威,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说完,似乎又叹起气来,悲从心来,接着说:太子早薨,秦王早薨,晋王早薨,他们是我心头肉呀!咋走那么早呀,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出生,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又看着他们一个个薨去,这不是要杀我吗?皇上也是人呀,有乡间疾苦,也有庙堂之烦。你奶奶一生慈祥,母仪天下,可惜也撇下我不管不问走了,就剩我一人孤苦伶仃。突然,看到皇爷爷双眼粘满泪花,皇爷爷为人刚毅,很少落泪,看到他这样伤感,我也掉下眼泪,不觉哇哇哭起来,皇爷爷又说:太孙不要怕,有皇爷爷给你做主,谁也不能怎么你!你四叔他……
  
  有人推我,突然醒了,是个梦,我自己早已是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小孩子。郑洽说:皇上,你做恶梦了吧,开始微笑,后来啼哭,最后来放声悲嚎,我怕你太过伤心,就把皇上您推醒了。我说:梦见皇爷爷了,想到他对我百般之好,又想到现在处境之险,就禁不住伤心落泪了。郑洽说:皇上有这份孝心,比什么都好,不过要保重龙体,图谋未来,皇上身体垮了,我们做臣子者,活着还有何意义?安慰一番,又入睡了。
  
  一觉醒来,日高三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自已采石立锅,烧些简单饭菜糊口之后,继续上路,中间走走歇歇,三天后,途经婺源、景德镇,到达都昌。
  
  都昌是鄱阳湖东北岸湖畔一突入要地。北依武山,南濒鄱阳湖;东界黄金山、银宝湖;西望鄱阳湖水,与对面吴城、星子县隔水相望,地处江右“五水汇一湖”要冲。提到这地方,我是太熟悉了,皇爷爷生前,只要讲到用兵打仗,必提到这地方。这曾是“鄱阳湖大战”主战场,是皇爷爷打败陈友谅,奠定大明江山根基之战。皇爷爷只要提到这场战争,就会滔滔不绝把战事详讲一遍。此战,皇爷爷参战兵力约二十万,陈友谅参战兵力约六十五万,皇爷爷乘陈友谅军久攻受挫之际,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之谋,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之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傍晚时分,在都昌找临水偏僻之地夜宿,以便第二天早早登舟,到达吴城,然后继续北上。在一乡野客栈,三人匆匆落脚,客栈前面有一块空地,摆着桌椅,有挑灯痕迹,估计店家时常在此坐赏观景,背靠古栈,面对无边水国,时常有惊鸿飞过,天水相接,白云悠悠。郑洽与店家粗粗聊起来,原来店家是浔阳人士,躲避战乱,到此后落脚至今。扯到浔阳,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唐代著明大诗人白居易之《琵琶行》,郑洽不由唱吟:同是天崖沦落人。刚唱吟完,店家就接茬说: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唱一和,拉近了感情,店家也是个好客之人,如同对待知己一样,当即取出陈酒,约三人与之对饮起来。人生在世,各有难委,人人有诉不尽之苦衷,人人皆有道不尽之艰辛。四人不觉皆喝多了,道路渺渺,地面摇摇,思绪飘飘,拘谨状全抛九霄云外。我平生第一次放纵自我,大声嚷起来:徒弟们!拿出笔纸,我要抒发惆怅郁闷之心情。程济说:师傅,您稍等,我马上取了就来。一会功夫,笔墨纸卷均陈放桌子之上。我借着微弱灯光,挥毫落墨,边唱边书,写下这首《感都昌》:
  
  都昌汉名曰枭阳,依毗鄱阳东北方。
  
  扼守湖关要塞地,古来兵略争战疆。
  
  北遥匡庐奇险秀,南近湖波水悠扬。
  
  西眺吴城和星子,东吞七解牵土塘。
  
  汉高六年设衙县,时至今日千年长。
  
  德厚育仁礼义广,誉传江表鱼米乡。
  
  早春不冷风犹爽,霞落烟湖闪红光。
  
  鸭鹤悠闲影自看,鲤鳙安逸水底翔。
  
  夏初日暖万物芳,植种护渔家家忙。
  
  稼穑抽绿牛羊壮,湖生拱彩雷声昌。
  
  秋高云淡气色朗,鱼壮稻香穗银黄。
  
  翁老洋溢满面笑,收完田地忙鱼舱。
  
  冬临厉风嘶嘶响,寒降乾坤万物藏。
  
  日望湖面岚烟续,晚围青灯天伦长。
  
  天下皆闻枭阳刚,懦夫到此亦顽强。
  
  古有陶侃稳东晋,路不拾遗美名扬。
  
  江氏三古育天祥,忧民爱圣殉国殇。
  
  激留末世惊天句,大义凛然赴刑场。
  
  今宵不期临都昌,思绪飘飘多迷茫!
  
  寒夜不围忧愁状,浓醪难醉心头伤。
  
  遥想太祖争帝皇,鄱阳大战陈友谅。
  
  巧使妙计用火攻,连克贼营敌军亡。
  
  断斩贼兵五十万,一搏成名威四方。
  
  囊括四海基础奠,势拔五岳掩赤洋。
  
  吾辈皆该学太祖,气冲敌胆斗志昂。
  
  不做床箦百年稳,愿化金星一闪光。
  
  更深湖面孤渔晃,子夜寒风入骨凉。
  
  冰露坠绿偶作响,湖风夹韵扑淡香。
  
  残杯味退脑清荡,忧懑复袭断肠伤。
  
  身野异乡路漫漫?前途渺渺在何方?
  
  同是沦落天涯客,一人一苦难品尝!
  
  挚交今夜必相聚,邂逅侃然诉衷肠。
  
  诸位皆称好兄弟,情同手足畅梦想。
  
  不言再见难再见,明朝一别浪天疆。
  
  吾愿沉醉不知醒,永远如斯到天亮。
  
  天亮世人皆看我,泪浸足踏成鱼塘。
  
  泪塘鱼苗轻游荡,转眼已有三尺长。
  
  忧愁哀怨有多少?且看无边湖鄱阳!
  
  写就,在大家欢呼声中,一声长叹,举樽仰天一饮而尽,似乎要饮下这半生之愁,只后醉如烂泥,竟不知更年,沉睡醒来,已是第二天时近中午了。
  
  午饭后,上舟解系,与店家话别,满载依依惜别之情,驶向远方水天一色。然后,弃舟登陆,过吴城、蓼南,穿星子县,到庐山。
  
  此时,已是翌日午后,骄阳似火,暖意融融。郑、程二人看我心情很差,于是建议绕道去庐山一趟,权当散心解压,虽没看景之心,但还是同意二位好意。日暮时间,登临庐山之巅。
  
  早春时节,寒风嘶嘶,独居位高,更显风厉。坐万峰之巅,惆怅心情解轻许多。脚下是烟云团簇,飘绕山涧,泉水下泄,穿梭于岚烟之间。从云缝观望,野路似带,镶嵌在神州之地,九曲回肠;居屋如甲壳,三三两两卧在地表;参天大树宛若小草,爬卧在魆色母亲的怀抱。三个人坐在最危要之处,静静观起来。
  
  程济说:千年古庐,险道万丈,轻览众山,手可摘蟠,如此美景,必须吟诗。知道他们美意,于是说:你先来吧,郑跟后。程济于是就吟起来:
  
  庐山
  
  江南一璀璨,巍峻现庐山。
  
  手触蟠桃秀,足蹚层矞巅。
  
  南思腾阁序,东眺绿海边。
  
  云峰观凡世,闲若驾鹤仙。
  
  郑洽接着吟诗:
  
  庐山
  
  匡庐接桂苑,云锁雾峰巅。
  
  朝雨惊竹蠖,晚霜戏树猿。
  
  欲穷华夏秀,极目翠边天。
  
  醉景迷归路,抛别尘世烟。
  
  接下来,我吟:
  
  庐山
  
  吾本天地主,今日访庐山。
  
  初见忠臣面,何因缄口言?
  
  涧溪流陨泣,玉管奏高远。
  
  似有卿卿语,哑无侃侃谈。
  
  怒冤充宇栋,忧恨比潭渊。
  
  本欲身飞去,自责心不甘。
  
  借问安邦计,泪倾瀑逝川。
  
  就这样,三个人在冷冷巅峰坐一下午,晚上星辉盈头,方悠悠下山,找客栈归宿。经过这次庐山之行,感觉心情归好不少,赶路也越发更有力气了。翌日启程,经艰辛跋涉,穿浔阳,渡九江,越阳新,路黄岗,终于到达江夏洪山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历史悠久,位于洪山南麓,属江夏地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其间战火几经损毁重建,后来在六叔朱桢就藩之间又大规模修缮,形成如此弘大之规模。
  
  我们一行三人来到宝通禅寺,与住持见面,住持百忙之中在客堂接待,我说:阿弥陀佛,贫僧来自南国,其二位是贫僧尘间朋友,不当之处,请高僧海涵。说着取出度牒让住持过目,他阅后,皱几皱眉头,说:阿弥陀佛,甚幸!甚幸!并当即同意我留寺为僧,并要求弟子们安排住屋,按照度牒上所载,给我法号离尘。就这样,我顺顺当当便住下来。
  
  原来,宝通禅寺住持与孝康皇帝主录僧洁庵乃师出同门,彼此熟稔无比,友谊深厚,通晓许多应天朝中大事。当初皇爷爷保存这几张度牒,皆是由孝康帝主录僧洁庵亲笔书就,他一眼便看出原由来。慧眼之人,不必过多询问。即明白其中奥妙,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还说啥呢?
  
  晨钟暮鼓生活从此开始,住持内心明白建文有多少苦,却不能道于外人。生活之余,常与我交流谈心。偶尔也携我望景吟诗,打发僧侣时光,或是逗我一乐。
  
  这年仲夏某一天,天气燥热,再加上江夏自古有火炉之称,更是热如闷炕,晚间树梢爬蝉仍叫个不停,让人越发燥热。我也闲来无事,来到禅院散步,正遇住持在院落外纳凉,他拦住我说:离尘,这燥热夏晚,让人不能入睡,知道你五书四经熟稔,不若吟诗一首,暂解一下这沉闷心情?我说:在师傅面前吟诗,有点难为情呀,还不如师傅先来,我跟后。住持说:善哉,善哉,老衲就先吟了,这本来就是一种消遣时间方式,何必过份拘谨。于是,稍稍沉思状,便吟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