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 > 正文 四

正文 四

正文 四 (第1/2页)

建文帝逊国流浪奇遇记(第四章)【作者:房权福】
  
  四
  
  干戈突兀朔难平,万里河山泣恶风。
  
  秋月春花消迹痕,赤炎熊火辨忠英。
  
  贵为尊圣屈凡寇,借遁佛门葬姓名。
  
  多少悲凉多少恨?不堪回首月明中。
  
  话说二人在徒弟劝说下,方抑制哭声。大家还未开口,马恩花突然向醒尘跪下,说:皇上请安!醒尘说:免了,免了,什么时候了,让外人看到,暴露行迹,会有杀身之祸。以后,咱立下规矩,他俩称我师傅,你称我大哥,以后我叫你马恩慧,简称为小马,因为你前生就叫马恩慧,现在恢复原名,实乃我意,可否?马恩花便说:只要大哥喜欢,咋称呼都可以,小女子能见到心中大哥,已是三生有幸了,还有什么奢望呢?
  
  马恩花迫不及待,便问:皇爷爷当初传位给君王,就是相信君王品格、能力,故君王为国削藩,加强皇权,整饬吏制,这本是利国利民之事,为何变为祸起萧蔷,兵戎相见了?贼逆围内城三层,飞鸟灯蛾难出,君王是用什么法子逃出宫门,远走他乡?醒尘说:一言难尽其中曲曲折折,是是非非!多亏二十余位忠耿大臣鼎力相助,才逃出魔掌,包括眼前这二位徒弟,他们就是翰林待诏郑洽,翰林院编修程济。为掩人耳目,故隐姓埋名,不露行迹,彼此之间,以师徒相称。以前,皇爷爷有家训,内臣家室不得问政,故许多事件端由细节,你皆不知道,现在,我已没有这个祖训负担,可以把细节一一告你。
  
  原来,洪武三十一年六月,皇爷爷驾崩,我在皇爷爷生前鼎力扶持下,即位登基皇位。由于各位皇叔镇守边关要塞,兵多将广,功高震主,足智多谋,让我夜不能寐!历史上亲王之乱,骨肉相残,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我想到骨肉亲情,想到皇爷爷用毕生精力打下这万里河山,实在太不容易了!如果我因之疏忽,丢掉这万里河山,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想到此,我才痛下决心,采取大臣黄子澄、齐泰建议,决定削藩。我眼中,皇爷爷这万里河山及四海臣民,重如泰山,我要保证江山不变朱颜,百世永传!对得起各位列祖列宗血洒沙场。现在想来,削藩却实莽撞了点,首要之道不该是削藩,而是强健大明国体,扩展军队,增加军力,网络天下奇才为我所用,增加君王势力,自身强大,逆贼自弱,局面易控。其实,我就是削去各位亲王兵权,绝对保证他们生命安全,生活无忧,难道这样不好吗?即便如此,也触怒了他们颜面,与我干戈相见,我做错了吗?如果有错,也是由于大臣建言不良,手法不当,才酿此不测局面。
  
  皇爷爷这一生,出身布衣,教于佛门,长于四野,九死一生,智勇双全,气贯长虹,胆识过人。在群雄逐鹿华夏大地战斗中,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歼灭方国珍,诛杀各路豪强,平定四夷,建立大明,立下盖世伟功。有一次与陈友谅决战失利,沿江败走,不幸落入江水,顺势飘流三十余里,最后立足江中一微微泥岛,无计可使,仰天长叹,口占诗一首:
  
  志酬
  
  江水滔滔枉自流,不瞥野骨泣和忧。
  
  若能为帝平天下,定让凡尘酒肉馊。
  
  也许是心忧凡民感动上苍,刚刚吟就,一个水中鱼怪出现在泥岛边,大于磨盘,背平如面,皇爷爷站上,驭过江面,到达南岸,脱离险境。皇爷爷谢过水怪,自此认定,危难有救必有后福,天下必得。
  
  皇爷爷为把我扶上天子之位,可谓是煞费心机,百折不回。晚年,皇爷爷落下诛杀忠臣之恶名,诛杀大明开国大臣完全是为了后世君王,为了这万里河山。我与先帝孝康帝皆是宽厚仁慈之人,皇爷爷怕身边有逆臣挡道,左右君王,祸患江山。故对于朝中大臣稍有苗头,就被皇爷爷立刻拿下,三十四位被封开国大臣,只有耿炳文、郭英善始善终,其余全被拿下。并在《明太祖训》中告诉各位王爷:若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为了边关安宁,皇爷爷大量封藩,曾经有个朝臣叫叶伯巨,他献言皇爷爷说:藩王势力过大,数代后尾大不掉,会威胁朝廷安全,到那时再削夺诸藩,恐酿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之悲剧。皇爷爷一心只要江山安全,没有虑到江山永宁,就把叶伯巨囚死狱中。如此状况,直接造成后世君王身边没有勇武大臣可用,将帅之才缺失,各位藩王势大镇主,局面难控。
  
  本来这江山应为父皇孝康皇帝,可惜英年早薨,空空当了二十四年太子,让皇爷爷痛心无比,三日无朝。皇爷爷每次上朝,让父皇也临朝听政,与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文,学习办事、理臣、理政经验。皇爷爷告诉父皇说:要记住几个原则:一是仁,才不会失于疏暴;二是明,才不会惑于奸佞;三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溺于安逸;四是断,有明断,才不致被牵于章法,死搬硬套。
  
  有一天,皇爷爷在宫苑赏新月,诸皇子在身边。有父皇孝康皇帝、二叔(秦王)朱樉、三叔(晋王)朱棡,四叔(燕王)朱棣。皇爷爷命他们吟“咏新月”。父皇孝康帝先吟:
  
  咏新月(注:此诗为朱标真作)
  
  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峰头。
  
  虽然未得团圆象,也有清光照九州。
  
  接下来是二叔秦王朱樉吟诗:
  
  咏新月
  
  银钩高嵌阅神州,羡观人间暖与酬。
  
  孤影浴寒痴相望,差使送报喋未休。
  
  接下来三叔晋王朱棡吟诗:
  
  咏新月
  
  金镰悬碧照边关,熠熠辉撒瀚漠川。
  
  戍守边疆为社稷,誓保河岳绘朱颜。
  
  接下来四叔燕王朱棣吟诗:
  
  咏新月
  
  拨雾金钩亮四疆,唯有虫豸暗轻狂。
  
  东风荡扫古华夏,万里河山呈凤祥。
  
  皆吟毕,皇爷爷说:太子此诗太草,独再吟一次,于是父皇又吟一首:
  
  咏新月
  
  玉桂一眉万丈高,银辉蹜蹜透林梢。
  
  微尘欲抢光天下,螳臂当车自讨嚎。
  
  父皇吟毕,皇爷爷说:气势皆有了,皆像我儿子!诗意皆差强人意,优次不评说,但晋王之诗最让父皇高兴。
  
  洪武二十四年八月,父皇受命巡抚西北边陲,一面考察西安是否宜为都城。另一面,秦王朱樉有过错被召回京师,调查秦王言行。父皇巡视归来,禀报当地理政情况,替秦王说情,皇爷爷才让朱樉回西安。父皇由于日夜奔波,积劳成疾,背部大疮复发,疼痛难忍,御医用尽医方,也无济于事,返京后不久患病卧床。生病期间,还向皇爷爷上书筹建都城事宜。洪武二十五年父皇病薨,日月无光,山河谢颜,仁德慈厚天下,何不叫人痛哭流涕。
  
  四叔朱棣,自小起就瞧不起其它各兄弟侄子,自识高傲,皇爷爷驾崩前夕,仍有大臣建言,由四叔朱棣继承皇位,方可臣服天下,镇平边关,此时四叔才三十八岁,正是年富力强之岁。可皇爷爷认为,朱棣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品行不佳,为人狰狞,脾气暴躁,爱好杀生,得位之后,怕诛天下百姓,苛政治国,丧失江山。更怕对其余皇子大动干戈,造成兄弟手足互相残杀,制造人伦悲剧。皇爷爷虽草莽出身,但也知骑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再加上四叔是庶人所出,违背华夏几千年来嫡亲继任传统。所以,皇爷爷立排众臣,坚持己见,由我当皇太孙继任皇位。
  
  记得洪武二十九年春天,四叔朱棣从北平回京师问安皇爷爷,一住便是月余。有一天,天气尚好,皇爷爷带着燕王朱棣、秦隐王朱尚炳、我及一些随从出宫去后湖赏景。刚出太平门,一阵春风迎面吹来,拂面轻轻,柔如细丝,让人心情舒畅,左右侍卫白色坐骑尾丝飘飘,盛舞空中。皇爷爷即兴说:晚辈们以“畅春”为题,以“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元璋真作)为其中一句,各赋七言律诗一首。晚辈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第一吟。这时,皇爷爷又说:由长到少,燕王先来,皇太孙次之,秦隐王最后。这定下顺序就不能不遵了,四叔朱棣便第一个吟,内容是:
  
  畅春
  
  朔漠春迟烈寒深,边域长空岳触云。
  
  坐骑嘶嘶鸣绩少,矮雀哜哜绕檐奔。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朱棣真作)
  
  誓灭胡夷功勋建,江山永固辈辈春。
  
  四叔朱棣吟完,对着我后背拍一下,说:轮到侄子你了。皇爷爷看到后,很不高兴,说:哪有你这样当叔叔的?四叔马上给我道歉。我说:四叔不是故意的,只是想表示下叔侄亲情。接下来我吟诗:
  
  畅春(第五句非作者作)
  
  白驹乘瑞志涯天,不抵边关誓不还。
  
  蹄踏九州三千里,声威四海五百年。
  
  风吹马尾千条线,电闪龙珠万物寒。
  
  继往开来挥气概,春风得意化酬瞻。
  
  再接下来,秦隐王朱尚炳吟诗:
  
  畅春(五、六句非作者作)
  
  鸿鹄高展伴春暖,泥燕忙巢不窃闲。
  
  迎面煦风传惬意,点头露朵笑容颜。
  
  风吹马尾千条线,雨打羊毛一片毡。
  
  但愿江山明媚驻,再无秋瑟伴霜寒。
  
  皇爷爷听后,说:在气势上,太孙最佳,燕王次之,秦隐王居末。在格律上,燕王最佳,属于工对,太孙次之,属于邻对,“千”字重复使用且有拗救。总而言之,我很满意。
  
  听了太祖之言,我们很高兴。四叔朱棣始终对我不屑,但迫于皇爷爷威望,他不敢轻举妄动。皇爷爷驾崩之后,心患已没,早有乱政起兵之异心,所以后来举兵,也是意料之中。程济于洪武三十一年秋季,观测天相,觉到异常,于是上书:北方将会有叛乱兵祸,可能在明年夏秋季节,大臣们朝议时,皆说没有根据,我把他以蛊惑人心,乱政挠民为由下狱,本想治他死罪,他说:皇上开恩,圣上可先把我囚起来,如是明年没有兵祸,我预测不灵验,可再杀我也不迟。果真在建文元年七月,燕王贼逆起兵,我把他从狱中放出来,想委任为大将军,征北讨逆,他说:我不做功臣,只做谋士,于是留到身边,以谋大事,至到今天仍然跟着我。
  
  燕王起兵谋返,这仗一打就是三年多,其中曲曲折折,反反复复,总体战势对大明是越来越不利。在建文四年春夏之交,由于北方战事吃紧,大明军队平乱失利渐多,形成收缩之势,燕军已驻军长江北岸,伺机渡江南下,直奔京都。我事先虑到不测之事,与大臣商议,决定授镇海指挥使郑熙圣上谕旨,赐尚方宝剑,率三千御林军,押运国库金银财宝,率先出发,运达闽东福宁县金涵乡村瑞迹寺及周边其它佛寺安置,以图谋未来。并指示他们到达后,妥善安置物资,三千御林军削发为僧,入住寺院,明眼为出家僧人,暗中则保护物资安全。郑熙本人则住持瑞迹寺。
  
  燕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到达应天金川门,此时,我军势气已经完全颓废,战力极弱,人心动摇,岌岌可危。我让金川门守军将领李景隆、谷王朱穗死守金川门,决不能让贼兵前进半步,可惜他们俩贪生怕死,主动打开城门,让逆贼不费吹灰之力入城。如今想一想,错用李景隆甚悔,错换良将耿炳文甚责!说什么皆晚了。燕兵迅速包围内城元武门、东华门、西华门、洪武门、东长安门、西长安门,蚊蝇不得出入。皇宫变成一座孤岛,与外界联络中断。
  
  自从金川门破,就知后事难料,凶多吉少,不得不考虑后事退路安排。想到隔江而治,想到自刎殉国,想到远走他乡,图谋将来复国大事。我思虑很多,顾虑重重,忧心如焚。也曾想过出门迎接燕王,拥戴他为皇帝,可是我有何面目去见他呀!慌乱之中,贴身藏好半残双龙玉配后,掏出提前写给四叔朱棣之诗文,张贴在奉天殿正门对应的奉天门上。不知四叔得位后,看到诗文,有何感想,诗文内容是:
  
  致新君
  
  太皇文武治江山,沥血披肝几许难。
  
  心恐乾坤更异姓,胸装社稷藐情缘。
  
  臭名昭著争权柄,同室操戈铸笑谈。
  
  殂殁无颜安祖庙,新国不久定削藩!
  
  劝新君
  
  江山翻覆尘埃定,新主乾坤旧似萍。
  
  万里河川君任意,千般坎坷我独行。
  
  祸国祸众操戈闹,同种同根耻脸红。
  
  忠耿臣工为社稷,本该善待吝杀生!
  
  我知道燕王性格,爱刃善杀,危难时刻。仍想着各位臣工安危,怕燕王入城后,大开杀戒,屠杀臣工百姓。他们有什么过错呢?若被诛杀,死不瞑目!
  
  然后,开始安排身后事,把近亲和大臣全聚一起,此时,侧耳已能听到燕贼喊杀之声。本来欲自焚成仁,众臣皆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借此来图谋将来。大臣们皆愿随我出走,我说:燕王心狠,必不会放过各位臣工,你们有老有小,妻子儿女,不能随我出走者,不做免强,你们各自图谋未来。愿意跟我者,请跟我来。齐泰、方孝儒等大臣跪在地上,皆泪流满面,愿为君王而死,甘为社稷而亡,场面感人至深,无不落泪者。先期派遣臣工出城去打探消息,回来者说,所有明门均已重兵把守。暗门中有坎门、兑门、震门、巽门、离门、坤门,在出口座亭处,业已被逆兵包围。自知只剩鬼门可行,鬼门出口在水中,臣工皆不知,逆兵更不知。事不宜迟,差人从奉天殿中取出皇爷爷生前保存檀木箧子,里面放皇爷爷当年出家时所用道僧物品,四角铁封,存放日久,锁已锈死不能开,捶之方破。取出袈裟等僧人用物,包括有僧衣,度牒等,巧饰道僧,带足出行盘缠,放火烧了奉天殿,乘乱出走。本来太子、母后、皇后、和我是在一起,在大臣护送下足可逃生,可场面太乱了,招集已来不及,回寻已不允许。自我安慰四叔是冲着皇位而来,他得位之后,不会拿家眷宗亲问事。可仁慈再次被残酷打败,逆贼逼皇后你携太子投火成仁,逐母后出宫,艰辛流浪,最终客死他乡,每每回忆,皆悔恨无边!
  
  我与大臣从宫中入暗道穿越东华门、朝阳门地下,到达朝阳门下外护城河边上。这时,水平暗道突然下沉五尺有余,出口注入水中,屏气闭眼,沿道口方向扶壁而下,通过水下鬼门浮出水面,混身湿透,顾不得片刻整理。正欲逃走,这时,一小舟款款靠近,舟上僧人跪下,说:皇上,请上船吧,贫僧在此等候多时了。我与大臣即登上小舟,沿秦淮河南下。我诧异,便问:何人让你到此接我?僧人道:神乐观道长。大家不再说话。近听是哗哗浆声和夜虫苦鸣,远看是火光冲天和杀声一片。
  
  原来,这是皇爷爷生前安排。皇爷爷出身佛门,京都周边所有佛寺皆与皇爷爷渊源匪浅。当位时,就嘱托神乐观道长,时刻留意宫中变化,如有难事,请派舟船在朝阳门外护城河面等候,接应皇上于水火之急。自从燕兵驻扎在江边之始,神乐观道长就知祸事必起,每天派僧人王升驾舟楫在此等候接应,以救皇上于水火之急。当然,他们也不知朝阳门护城河下,竟然还有个鬼门,可供皇臣逃生。
  
  皇爷爷当初兴建皇宫,大明刚刚初定,四夷未平,各路豪杰随时会起兵谋反。虑到不测发生时,如何逃离魔掌,图谋将来。于是,在皇宫奠基中,退却应天周边劳工,从千里外调入大量劳工,黑纱缠眼,夜间送达,日夜赶工,彼此之间不能言语,不能打听相关事项,否则,军法问斩。故谁也不敢多言,唯恐装哑巴还不够,基础筑固完工后,地面恢复如常,便给劳工发放些许盘缠,蒙眼乘夜间遣送于千里之外。重要监工领班,重奖后遣散回乡,永世不得泄密,否则株连满门。为防止宫廷大臣及其它人员知道,所有暗门均不得记载史书,只能让皇上和皇后知道,代代口喻。故宫中暗门,民间及大臣皆不知。
  
  我与二十二位忠臣乘船沿秦淮河南下,到神乐观时停舟上岸,本打算与道长短暂道别,同时商议下一步行程安排,可神乐观竟无一人一僧,空空如也。无耐重新上船,当船行至中和桥时,乘夜看到岸边人影窜动,正在迟疑之时,王升说:这是神乐观道长帅众僧向君王道别。舟行桥头,看到众僧齐跪岸边,面向舟来方向,双手合一,为君王与众臣祈福。短暂商议行程后,即匆匆话别,众僧呜呜哭匐在地,场面让人为之动容,舟南行将尽,仍看到众僧跪向舟驶方向,久久不恳离去。有神乐观道长话别诗文为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