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季汉风云录 > 第九章 选吏之法

第九章 选吏之法

第九章 选吏之法 (第2/2页)

治中袁涣又道:“汝南大郡,旧有三十七县,户口百万,足当小州,实乃膏腴之地。今据土乱世,争雄之时,若所托非人,为害尤大。以涣拙见,宜分汝南为三郡,各置守、尉诸吏。”
  
  王翊听完,微微点头,东汉有两个大郡——南阳、汝南,皆有三四十县,人口过二百万,堪比小州。故而这二郡太守乃是郡国长吏之中,权柄极大者。曾有两位官员,为争夺汝南太守一职,在朝堂上大打出手。如今汝南虽然多次遭遇战乱,人口或流散,或饥寒寇乱而死,但仍有近百万人口。毫无疑问,加强对汝南的控制是必要的。
  
  “袁治中所言,翊深表赞同。”王翊开口定了个基调,“然李文达忠勇刚直,可以信任,若贸然分析汝南一郡,恐令其不安,宜缓行之。”
  
  王翊没说的是,刘备现在没有足够的人才去组建三个太守需要的班子,这事大家都清楚,刘备更是深感苦恼。
  
  事实上,根据王翊的调查,刘备现在控制的各县之中,县官县吏真正算得上称职的不到一小半,大多数或是根本没什么能力,或者就是本地大族出身,专事侵夺民产、损公肥私。王翊很想把这些官吏统统抓起来,但考虑到短时间根本找不到人接替他们,而刘备的幕府之中充斥着各种大族的子弟,这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文化的普及和科举的实行,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前者是培养更多人才的手段,后者则是将这些人才化为己用的良策。
  
  世家大族的麒麟子,对刘备这样的边鄙武夫自然是很看不上眼的。即便是已经投效刘备的陈群,有时候也充满了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只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嫡系,才真正可以托以大事,这一点,刘备认识尚且不深,王翊却深信不疑。
  
  只是刘备现在诸事草创,根基尚且不深,就好像久病之人,虚不受补,若是王翊不顾现实,大力改革,说不定死得更快。兴学校、广文教、开科举,只能徐徐图之。
  
  不过,暂时不能开科举,但是其他的措施,就不一定了……
  
  “嗯……”刘备沉吟片刻,道:“曜卿与子弼所言有理。汝南郡辖三十七县,郡守威权太重,宜徐徐削之。然今诸事不安,羽檄频至,不宜大举行事,可待日后施行。”
  
  众人皆曰“唯”。
  
  王翊又进言道:“本朝用人,朝中众官、郡县守令,皆取贤良、方正、茂才为用,然今海内汹汹,盗贼群起,阻隔道路,察举之制难以施行,故而常无人可用。而诸县少吏咸取自乡党,多有不称其职者,以翊之浅见,宜行‘科考”之法,选拔诸县长吏,以利黎庶。”
  
  先找到替代者,再撤换不合格者,这就是王翊的初步计划,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王翊也不会谋求一步到位。
  
  一时间众人皆问道:“何为‘科考’之法?”
  
  王翊得意地笑了笑,道:“所谓‘科考’,即‘分科’、‘考试’,择优举用。分科,即设‘庶务’、‘策论’二科,‘庶务’考算学、律令诸常识,治民理政之能,‘策论’考论事、建言诸事,察策略智谋,然后以甲、乙、丙、丁四等量其优劣,授以官职。如此,必能举才无遗,人尽其用也。”
  
  在座众人没有一个笨蛋,一下子就明白了王翊的意思。
  
  新近投靠刘备的门下书佐薛综问道:“何等人色,可以应试?”
  
  王翊笑道:“男子年十五以上、六十五以下,康健者七十以下,粗通文字,无大恶者,皆可。”
  
  有人问道:“何为大恶?”
  
  王翊笑道:“不孝其亲、不养其子、无故伤人、盗财货为徒隶、买卖人口等,皆为大恶。”
  
  “如此说来,游侠恶少可应试?”
  
  “可!”
  
  “商贾赘婿可应试?”
  
  “可!”
  
  “市井走徒可应试?”
  
  “有何不可?”
  
  “呵呵呵……”堂上传来刘备的笑声,“子弼魄力过人,过人啊!”
  
  王翊眉头微微一皱,一般而言,长官说属下“有魄力”,多半便是认为属下的策略不可行,至少不是完全可行。对王翊而言,刘备的态度至关重要,王翊相信,只要刘备全力支持,即便世家大族采取不合作态度,王翊也有一定把握帮助刘备建立一个庶族寒门的政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陈长安牧云瑶 罗天蓝秀儿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龙族:重启新世界 他比我懂宝可梦 叩问仙道 重生之苍莽人生 唐朝工科生 紫气仙朝 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